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關于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反應前后質量不變;②反應前后性質不變;③二氧化錳可以做各種化學反應的催化劑.
A.B.①②C.②③D.①②③

分析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又叫觸媒).催化劑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一變二不變”,一變是能夠改變化學反應速率,二不變是指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保持不變.

解答 解:①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②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化學性質不變,而不是性質不變;
③二氧化錳不是在任何反應中都可以作催化劑,催化劑不一定就是二氧化錳,其它的物質也可以作催化劑.
故只有①說法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對催化劑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劑的特征(“一變二不變”)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下列現象說明了分子具有哪種性質.
(1)將50mL水與5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100mL,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
(2)金秋時節(jié),在公園里聞到陣陣香味,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氧化反應中屬于劇烈氧化的是( �。�
A.蠟燭燃燒B.動植物呼吸C.鐵生銹D.糧食釀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實驗室常用圖1裝置來制取氧氣.

(1)寫出圖1中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試管;b酒精燈.
(2)用雙氧水和二氧化錳來制取氧氣時,可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填序號).
(3)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4)用E裝置收集氧氣的依據是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5)實驗室常用氯化銨固體與堿石灰固體共熱來制取氨氣.常溫下氨氣是一種無色、有剌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氣,應該從上圖中選擇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AD;
(6)某學生學習了雙氧水制氧氣的實驗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雙氧水,由于標簽已部分受損無法判斷其是否變質,所以他將該瓶溶液帶到學校,進行了如圖2所示的研究.試回答:
①放人二氧化錳的作用是作催化劑;
②如果該溶液未變質,應該觀察到的現象是有大量氣泡產生.
將未過期的這種雙氧水滴在傷口上,迅速出現大量氣泡,你認為該氣體是氧氣.
(7)用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為原料,使用B裝置制取氧氣時,收集完氧氣后,反應還在繼續(xù)進行,小明同學認為,這個裝置的缺點是不能控制反應隨時發(fā)生、隨時停止,造成了藥品的浪費.為了解決小明提出的問題,請你對原實驗裝置加以改進,或設計新的簡易實驗裝置,以便有效地控制過氧化氫的分解反應.(請你至少寫出兩種設計方案)
(友情提示:你可從圖3用品中選取,也可自行選用其他儀器)
序號你設計的實驗操作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在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氣的方法有如圖所示的四種:

請回答問題:
(1)工業(yè)上常采用途徑丁來制取氧氣,這種方法是物理(填“物理”或“化學”)變化.以綠色化學的理念,你認為甲、乙、丙三種制取氧氣的途徑中,乙(填“甲”、“乙”或“丙”)途徑更能體現化學實驗的綠色化追求.
(2)寫出硫、鐵絲分別在氧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硫+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硫;鐵+氧氣$\stackrel{點燃}{→}$四氧化三鐵
(3)如圖1是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一些裝置,請回答有關問題:

①寫出 a、b儀器的名稱:a試管,b集氣瓶.
②實驗室采用途徑甲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A(選填裝置的字母編號),試管口還要放一團棉花,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可以用E裝置收集氧氣,因為氧氣氧氣不易溶于水,當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應待氣泡連續(xù)、均勻冒出時開始收集,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③采用途徑乙制取氧氣,若實驗時需隨時控制生成氣體的量并節(jié)約藥品,發(fā)生裝置最好選用B(選填裝置的字母編號),如用D裝置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于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收集滿了.實驗中加入的二氧化錳的作用是催化作用,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
(4)小明對媽媽殺魚時從魚肚內取出的魚鰾(如圖2所示)產生了興趣,他以“探究魚鰾內氣體體積和成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進行探究實驗,通過查閱資料獲知:這種魚鰾內氧氣約占$\frac{1}{4}$,其余主要為二氧化碳和氮氣,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以下是小明進行的探究實驗中的兩個步驟:
①用兩種方法測量魚鰾內氣體體積:A、用醫(yī)用注射器抽取魚鰾內氣體,測量其體積;B、在水下刺破魚鰾,用排水集氣法收集魚鰾內氣體并測量其體積(如圖所示).你認為測量結果最不準確的一種方法是B(填“A”或“B”).
②探究魚鰾內氣體是否含有氧氣:用一瓶魚鰾內的氣體進行實驗,請幫助他完成下列實驗記錄:
實驗目的:驗證魚鰾內氣體是否含有氧氣
實驗方法:在盛有鰾內氣體的集氣瓶中插入燃著的木條
實驗現象:木條繼續(xù)燃燒(或比在空氣中燃燒稍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變化有一項與其它三項存在本質區(qū)別的是( �。�
A.鋼鐵生銹B.海水曬鹽C.蠟燭燃燒D.火藥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3.實驗課上,同學們利用下列裝置進行氣體制備的學習.

(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大理石(或石灰石) 和稀鹽酸.
(2)反應裝置:
a.寫出圖中標號的儀器名稱:
①鐵架臺;②長頸漏斗;③錐形瓶;④集氣瓶;
b.檢驗發(fā)生裝置B氣密性的方法是關閉止水夾,從長頸漏斗向錐形瓶中注入水,直到浸沒長頸漏斗末端,繼續(xù)注入水,如果長頸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說明裝置不漏氣.
c.氣體制�。�
寫出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stackrel{加熱}{→}$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文字表達式碳酸鈣+鹽酸→氯化鈣+水+二氧化碳.
實驗室收集氧氣和二氧化碳都能用的收集裝置是C.(填字母編號,下同)如需控制反應速率,只需將B(填裝置編號)的長頸漏斗換成分液漏斗即可(填儀器名稱).
d.驗滿:收集二氧化碳可選用C裝置,如何驗滿將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滿.
收集純凈的氧氣可選用E裝置,如何驗滿集氣瓶口有大氣泡冒出說明已收集滿.
e.檢驗:檢驗二氧化碳的文字表達式為: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水.檢驗氧氣的方法為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若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此外,也可用加熱碳酸氫鈉固體(產物為碳酸鈉、二氧化碳、水)來制取二氧化碳,若用此法來制取收集二氧化碳,應選用的裝置組合為AC,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碳酸氫鈉$\stackrel{加熱}{→}$碳酸鈉+水+二氧化碳.
(3)欲使用裝置F用排空氣法來收集二氧化碳,則氣體應該從a(填“a”或“b”)端通入;若用該裝置驗滿二氧化碳,操作方法為將燃燒的木條放在b處,木條熄滅說明已滿.
(4)某興趣小組同學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到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內,木條復燃,拿出木條,蓋好集氣瓶.過一會兒,再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木條仍然復燃.重復以上操作,直到木條不再復燃.據此現象你能得到的結論是氧氣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能支持燃燒
(5)反思:實驗室常用亞硫酸鈉固體與稀硫酸液體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二氧化硫,同時生成硫酸鈉和水.二氧化硫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它的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并能和水反應生成亞硫酸(顯酸性).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硫,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B,收集裝置是F,集滿一試管二氧化硫氣體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水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試管內液面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鎂+氧氣→氧化鎂(A),氫氣+氯氣→氯化氫(B),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C).
以上三個化學反應,既屬于化合反應,又屬于氧化反應的是A (填字母,下同),
屬于化合反應,不屬于氧化反應的是B,屬于氧化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C.概念有三種關系:包含關系、交叉關系、并列關系,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屬于交叉關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填空
(1)填寫元素符號:1-20號元素中,屬于金屬元索的有Li、Be、Na、Mg、Al、K、Ca;屬于稀有氣體的有He、Ne、Ar;屬于固態(tài)非金屬元素的有B、C、Si、P、S;屬于氣態(tài)非金屬元素的有H、He、N、O、F、Cl、Ar.
(2)可以用元素符號表示該元素組成的物質的有:He、Li、Be、B、C、Ne、Na、Mg、Al、Si、P、S、Ar、K、Ca.
(3)用名稱或化學用語填寫:
一個鐵原子Fe、三個氯原子3Cl、硫元素S、鎂單質Mg、Al:鋁元素,1個鋁原子,鋁、O:氧元素,1個氧原子、2N:2個氮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