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8.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物   質氧  氣M二氧化碳水蒸氣
反應前質量/g10046122
反應后質量/g4x10056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x的值應為0
C.參加反應的氧氣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2:11
D.物質M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分析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質量守恒,結合表格中的數據,可推測x的值;根據物質的質量增加或減少,可判斷其為反應物還是生成物,然后根據選項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 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100+46+12+2=4+x+100+56,則x=0,則可知反應物為:氧氣、M;生成物為二氧化碳與水蒸氣.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的質量為(100-12)g×$\frac{12}{44}$×100%=24g,生成的水中的氫元素的質量為(56-2)g×$\frac{2}{18}$×100%=6g,24g+6g=30g,小于46g,故M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A、該反應屬于氧化反應,故說法正確;
B、由上分析可知,x的值應為0,故說法正確;
C、參加反應的氧氣與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比為(100-4)g:(100-12)g=12:11,故說法正確;
D、由上分析可知,M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故說法正錯誤.
故選D.

點評 掌握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前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難度不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和分析,有助于獲得化學知識并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下列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科學的是( 。
A.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呈紅色,證明該溶液一定是堿的溶液
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C.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D.把燃著的木條插入某無色氣體中,火焰熄滅,該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9.若用電解水的方法制取64g氧氣,需消耗水的質量為72g,正極和負極所得氣體體積比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6.小月喜歡養(yǎng)魚觀察魚的生活習性,他查閱資料得知:魚缸中水的溶氧量
低于0.003g/L時,魚就會死亡.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化學增氧劑,其反應原理是:
2CaO2+2H2O=2Ca(OH)2+O2
小月家的魚缸容積為500L.
(1)計算過氧化鈣(CaO2)中鈣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4;
(2)通過計算分析(二選一):
①小月將7.2g過氧化鈣固體放入魚缸中,假設生成的氧氣完全溶于水,則此時魚缸中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
②要想使魚缸中含氧量達標,至少要向魚缸中加入多少克的過氧化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因果關系不成立的是(  )
A.因為磷燃燒能產生白煙,所以可用于制作煙幕彈
B.因為金屬鎢的熔點高,所以被用來制造燈泡中的燈絲
C.稀有氣體充入霓虹燈,是利用稀有氣體通電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
D.因為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可用作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3.如圖所示,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的蠟燭的燒杯中,可看見的現(xiàn)象是:下層的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的蠟燭火焰后熄滅,由此可得到的二氧化碳的性質是:①CO2密度比空氣大 ②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故通常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將下列物質歸類:①.液氧、②.澄清石灰水、③.氧化銅、④.水銀、⑤.冰水混合物、⑥.凈化后的空氣、⑦.氯化鈉、⑧.高錳酸鉀受熱分解后的固體、⑨.鐵,(用序號填空)屬于混合物的是②⑥⑧;屬于化合物的是③⑤⑦;屬于單質的是①④⑨;屬于氧化物的是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化學變化前后發(fā)生改變的是( 。
A.元素種類B.原子個數C.分子種類D.原子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8.下表是幾種常見的元素,用相關元素完成下列問題.
元素名稱
①上表元素中,在地殼內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符號是Al,它與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Al2O3;水中含有的+1價的元素符號是H.
②如圖表示氣體分子示意模型,其中屬于化合物的是B(填字母序號,下同),屬于混合物的是C,選用上表中元素,表示A圖中的分子,其化學式可能為H2,Cl2(寫出兩種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