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號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鹽酸質量(g) | 10 | 10 | 10 | 10 |
剩余固體質量(g) | 5.5 | m | 1.6 | 1.6 |
分析 第一次加入10g鹽酸,固體減少2.5g.可以猜測每10g鹽酸導致碳酸鈣反應掉2.5g,則第二次加入后固體剩余3g,第三次加入剩余1.6g.說明第二次正好碳酸鈣沒有完全反應,也就確定m就應該為3.最后1.6g應該為不能反應的雜質,即碳酸鈣的總質量為8g-1.6g=6.4g.進而計算.
解答 解:
第一次加入10g鹽酸,固體減少2.5g.可以猜測每10g鹽酸導致碳酸鈣反應掉2.5g,則第二次加入后固體剩余3g,第三次加入剩余1.6g.說明第二次正好碳酸鈣沒有完全反應,也就確定m就應該為3.最后1.6g應該為不能反應的雜質,即碳酸鈣的總質量為8g-1.6g=6.4g.
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6.4g8g×100%=80%
設6.4g碳酸鈣完全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6.4g x
10044=6.4gx
x=2.816g.
答:(1)上表中的m=3;
(2)樣品中的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是80%;
(3)整個實驗過程中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816g.
點評 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反應恰好完全反應的時機和判斷計算的有效數(shù)據(jù),這是數(shù)據(jù)分析型題目計算題的關鍵.最后計算的是全部的二氧化碳,不是某一步驟中的.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 B. | 由氧氣和碳元素組成 | ||
C. | 由一個碳原子和兩個氧原子構成 | D. | 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實驗設計 | 現(xiàn)象 | 結論 |
A | 分別將形狀、大小相同的銅絲和銀絲放入相同濃度的稀鹽酸中 | 銅的表面有氣泡產生,銀沒有 | Cu>Ag |
B | 分別將質量相同的鋁絲和鎂片引燃,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 鎂比鋁燃燒得更劇烈 | Mg>Al |
C | 將鐵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 | 鐵絲表面變紅 | Cu>Fe |
D | 分別將形狀、大小相同的鋅片、鐵片放入相同濃度的稀硫酸中 | 鋅片比鐵片產生氣泡的速率更快 | Zn>Fe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 驗 現(xiàn) 象 | 分 析 結 果(即氮氣的性質) |
①燃燒著的紅磷慢慢熄滅了 | 氮氣不支持燃燒 |
③集氣瓶內的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 | 氮氣不易溶于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 |
B. | 水分解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分子數(shù)比為2:1 | |
C. | 水分解過程中,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 |
D. | 水分解過程中,分子的種類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它們表示四種不同的元素 | |
B. | ②③④表示的元素都是非金屬元素 | |
C. | ③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1價 | |
D. | ①③表示的是陽離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