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可以過濾掉混在氣體中的小顆粒,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能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KMnO
4K
2MnO
4+MnO
2+O
2↑;
故答案為: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2KMnO
4K
2MnO
4+MnO
2+O
2↑;
(2)根據(jù)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且難溶于水的性質,收集氫氣時可采取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
故答案為:DE;
(3)根據(jù)過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氧氣,反應后的溶液為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可使無色酚酞試液變成紅色;
故答案為:酚酞;2CaO
2+2H
2O=2Ca(OH)
2+O
2↑;
前二步實驗證明固體中不含氫氧化鈣,而證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鈣可采取滴加稀鹽酸,觀察到有氣體放出,可證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鈣;
故答案為:
實驗步驟 | 實驗現(xiàn)象 | 結論 |
| | / |
| | |
向試管中滴加鹽酸 | 產(chǎn)生氣泡,固體逐漸溶解 | |
碳酸鈣與稀鹽酸發(fā)生復分解反應,可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故答案為: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分析:(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隨著高錳酸鉀的不斷分解,固體顆粒逐漸變小而會隨氣體進入導管;為防止小顆粒進行導管,通常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過濾氣體中的小顆粒;
(2)裝置C為向上排空氣收集氣體,適用于密度大于空氣的氣體的收集;裝置D為排水法收集氣體,適用于不溶或難溶于水的氣體的收集;裝置E為向下排空氣收集氣體,適用于密度小于空氣的氣體的收集;
(3)無分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紅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變色;反應后所得溶液為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
不溶于水的碳酸鈣可與稀鹽酸反應,放出氣體二氧化碳;利用碳酸鈣的這一性質,可使用稀鹽酸檢驗固體中含有碳酸鈣;
加入的稀鹽酸與碳酸鈣發(fā)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氣體二氧化碳.
點評:實驗室常利用含有碳酸根的碳酸鹽能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的性質檢驗碳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