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10.如圖是實驗室制取CO2,并驗證CO2性質(zhì)的實驗組合裝置,根據(jù)裝置解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分液漏斗  ②試管
(2)在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紫色變紅色,相關的化學方程式:CO2+H2O=H2CO3
(3)裝置C通常用于實驗室檢驗CO2氣體,其相關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4)裝置D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由此現(xiàn)象你獲得的信息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分析 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試管是常用的反應容器;制取裝置包括加熱和不需加熱兩種,實驗室制取CO2,是在常溫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的,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在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紫色變紅色,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裝置D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結論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解答 解:(1)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應的速度,試管是常用的反應容器,故答案為:分液漏斗;試管;
(2)在裝置B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紫色變紅色,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故答案為:紫色變紅色;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的石灰水檢驗:把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就證明是二氧化碳;故答案為:Ca(OH)2+CO2=CaCO3↓+H2O;
(4)裝置D中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結論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故答案為: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點評 本考點主要考查了儀器的名稱、氣體的制取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同時也考查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氣體的檢驗和性質(zhì)等,綜合性比較強.氣體的制取裝置的選擇與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的條件有關;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擇與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有關.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考點之一,主要出現(xiàn)在實驗題中.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對于有單質(zhì)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有下列幾種說法,其中正確的是( �。�
A.一定是置換反應B.不可能是化合反應
C.一定是化合反應D.一定是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鋁鍋比鐵鍋輕巧,建議用鋁鍋代替鐵鍋使用較好×.(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預期目的是( �。�
A.用聞氣味的方法鑒別CO和CO2氣體B.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氣體
C.用托盤天平稱取3.27 gNaCl固體D.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現(xiàn)有下列A、B、C、D、E五種實驗裝置:

根據(jù)題意,將裝置的序號填入下列空格中.
(1)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用A裝置,收集氧氣可用C 或D 裝置.
制取氧氣前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目的是為了保證裝置不漏氣.
常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其目的是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
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其目的是使試管均勻受熱.
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氣泡均勻、連續(xù)的冒出時,再開始收集.
集滿氧氣的集氣瓶應蓋好玻璃片,正(填“正”或“倒”) 放在實驗桌上.
(2)用過氧化氫溶液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用B裝置.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分解 反應
(3)用E裝置收集氧氣時,需先將集氣瓶裝滿水的目的是排出集氣瓶內(nèi)的空氣;實驗結束后要先熄滅酒精燈再從水里取出導氣管是因為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試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5.如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成的物質(zhì)都是氧化物
B.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C.該反應的基本類型屬于置換反應
D.反應方程式為2H2S+3O2_2SO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1)用H、O、C、N四種元素,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學式:
①我國航天員成功走出了太空艙,航天服提供的用于呼吸的氣體是O2;
②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③五糧液酒中的溶質(zhì)是C2H5OH;
④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CO2
(2)用化學用語表示:
①2個氫原子2H;②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Al2O3;③2個碳酸根離子2CO32-; ④氧化鎂中鎂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氫氧化鈉是化學實驗室中常用的試劑.
(1)氫氧化鈉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俗稱苛性鈉、火堿或燒堿.氫氧化鈉固體曝露在空氣中,容易潮解,還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所以須密封保存.
(2)實驗室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在常溫下,氫氧化鈉與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緩慢地發(fā)生反應,產(chǎn)物使瓶口與瓶塞粘合在一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O2+2NaOH═X+H2O,試推斷X的化學式為Na2Si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會兒后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會變小,體現(xiàn)了濃鹽酸有揮發(fā)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