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同學在學習溶液時進行了如下實驗探究(如圖1):

(1)上述實驗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質是
硝酸鉀
硝酸鉀
,溶劑是

(2)上述①②③燒杯的溶液,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燒杯編號].
(3)若要使燒杯②中的剩余固體全部溶解,除了實驗中已經采取的措施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為:
升高溫度
升高溫度

(4)圖2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中b表示
氯化鈉
氯化鈉
的溶解度曲線;在t1℃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小于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分析:(1)根據硝酸鉀溶液中溶質是硝酸鉀,溶劑是水進行解答;
(2)根據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進行解答;
(3)根據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進行解答;
(4)根據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進行解答.
解答:解:(1)硝酸鉀溶液中溶質是硝酸鉀,溶劑是水;
(2)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所以20℃時20mL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鉀6.32g,所以20℃時20mL水中溶解5g硝酸鉀為不飽和溶液,當再繼續(xù)加入5g硝酸鉀,只能溶解1.32g,所以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而再繼續(xù)加入20mL水,未溶解的硝酸鉀會繼續(xù)溶解,溶液又變?yōu)椴伙柡腿芤海?BR>(3)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若要使燒杯②中的剩余固體全部溶解,除了實驗中已經采取的措施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為:升高溫度;
(4)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不大,所以圖中b表示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在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所以在t1℃時,硝酸鉀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故答案為:(1)硝酸鉀;水;
(2)②;
(3)升高溫度;
(4)氯化鈉;小于.
點評:本題考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明確飽和溶液是在一定溫度、一定溶劑中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來分析解答即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某課外學習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氧氣的制取和性質的有關實驗,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寫出圖1有關儀器的名稱:①
分液漏斗
分液漏斗
;②
鐵架臺
鐵架臺
;
(2)寫出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過氧化氫
二氧化錳
水+氧氣

(3)圖中所用的收集氧氣的方法是
向上排空氣
向上排空氣
法,如何檢驗氧氣是否收集滿?答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粗玻璃管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收集滿了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粗玻璃管口,若木條復燃說明收集滿了

(4)將細鐵絲纏繞在一段火柴上,使之成為螺旋狀,引燃后,伸入B裝置中,發(fā)生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是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鐵+氧氣
點燃
四氧化三鐵
鐵+氧氣
點燃
四氧化三鐵

(5)B裝置中放入少量的水,其作用為
防止鐵絲燃燒時生成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玻璃管
防止鐵絲燃燒時生成的高溫熔化物炸裂玻璃管
;
(6)利用上述整套裝置進行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的最主要優(yōu)點為(寫一條即可)
在一個裝置中進行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操作簡便
在一個裝置中進行氧氣的制取和性質實驗,操作簡便
;
(7)實驗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得知,有許多催化劑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度,實驗小組設計圖2裝置甲和裝置乙的對比實驗證明二氧化錳的催化能力比氧化鐵的強.實驗中將等量過氧化氫溶液同時擠進盛有二氧化錳和氧化鐵的塑料盒,觀察到的現象是
甲裝置玻璃管中紅墨水上升速度比乙裝置快
甲裝置玻璃管中紅墨水上升速度比乙裝置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工業(yè)燒堿具有較好的殺菌消毒作用且廉價易得,但工業(yè)燒堿中常含有雜質碳酸鈉。某科學學習小組同學圍繞工業(yè)燒堿樣品純度測定問題,展開了討論與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與稀H2SO4反應產生CO2,通過 

CO2 質量的測定,確定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從而計算

樣品純度。

【實驗方案】小科同學根據以上思路,設計了如圖甲的

 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

      。

【交流討論】小明認為圖甲實驗方案的設計有缺陷,若按該方案進行測定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你認為下列哪些因素會導致難以避免的誤差  (填序號)。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裝置內空氣中的CO2沒有排出

③反應產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與空氣直接相通

【方案改進】為減少誤差,使CO2質量的測定更準確,該小組同學根據以上討論,對圖甲方案進

行改進,設計了如圖乙的實驗方案(固定裝置省略)。

 


圖乙B裝置中樣品在與稀硫酸反應前和停止反應后,都要通過量的空氣,反應前通空氣時a、b、c三個彈簧夾的控制方法是_    。

【數據分析】若撤去圖乙中的C裝置,則測得工業(yè)燒堿的純度將  _   (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先生成NaHCO3,當Na2CO3全部轉化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繼續(xù)與稀硫酸反應生成CO2

現向樣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應后產生無色氣體并得到X溶液。請分析推斷反應后所得X溶液的溶質,其所有的可能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在學習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請你一起參與并回答問題。

(1)甲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

(2)乙中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

(3)丙中反應的原理可用于制取少量的_______。

(4)將反應后的剩余物倒進廢液缸,看到廢液渾濁并呈紅色,由此產生疑問。

   【提出問題】

   廢液中含有哪些物質?

   【交流討論】

   ①一定含有的物質:碳酸鈣、指示劑、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②還含有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能使廢液呈堿性的物質是什么?同學們有如下猜想。

    小蘭認為:只有碳酸鈉。

    小亮認為: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你認為還可能是:猜想A;_______;猜想B:_______。

  【實驗設計】

   ①小斌想用氯化鈣溶液來驗證小蘭、小亮的猜想。查閱資料獲悉氯化鈣溶液呈中性,并設計如下實驗。請你將小斌的實驗設計補充完整。

②要驗證你的猜想,所需要的試劑是_______,預計的現象和相應的結論是_______。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學反應后所得物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考慮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