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題目】氧氣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細鐵絲能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耀眼的白光

B.氧氣能用作醫(yī)療急救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藍紫色的火焰

D.所有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都屬于化合反應

【答案】B

【解析】A、細鐵絲不能在空氣中燃燒,故A說法不正確;

B、氧氣能供給呼吸,能用作醫(yī)療急救,故B說法正確;

C、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故C說法不正確;

D、所有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不一定屬于化合反應,例如石蠟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屬于化合反應,故D說法不正確.

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O2的說法不科學的是

A常用帶火星的木條來檢驗空氣中的O2

B硫在O2里燃燒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工業(yè)上將空氣液化后再進行分離來制取O2

D加熱氯酸鉀制氧氣,可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霧霾是一種大氣污染現象,下列不屬于霧霾治理措施的是

A.植樹綠化,美化環(huán)境

B.提倡綠色出行,發(fā)展公共交通

C.減少燃煤發(fā)電,增加太陽能發(fā)電

D.外出時佩戴防霧霾口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其中可以看作純凈物的是

A.空氣 B.河水 C.冰水 D.硬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某同學利用該原理設計了一個實驗,實驗裝置見下圖:

對實驗進行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給玻璃管加熱的儀器叫酒精噴燈,要用其________(填“外焰”“內焰”或“焰心”)進行加熱.

(2)實驗中玻璃管里固體粉末的顏色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到澄清石灰水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前“通入CO”與“開始加熱”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后“停止通入CO”與“停止加熱”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要在裝置末端a處放置一盞燃著的酒精燈,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探究物質溶解于水時是放出熱量還是吸收熱量.他們向圖中A、B、C三個實驗裝置中的盛有一定量水的小試管中依次加入固態(tài)NaCl、NH4NO3、NaOH(放入固體前,U形管中液面均相平).

(1)請你幫他們填寫下表:

A

B

C

現象(U形管中液面變化

原因

(2)從物質溶解于水的對比實驗中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8分)在除雜質的操作中,為了將雜質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過量的除雜試劑。為了除去NaCl樣品中混有少量的Na2SO4和MgCl2,某;瘜W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提純NaCl的流程圖:

(1)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可除去的陽離子 (寫離子符號),寫出①的化學方程式

(2)試劑X的化學式為 。

(3)試劑Y的化學式是 ,它的作用是 。

(4)操作Ⅱ的名稱是 ,操作Ⅰ、Ⅱ、Ⅲ都要用到的同一種玻璃儀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硫酸銅溶液對過氧化氫(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取8.5%的過氧化氫溶液40g倒小燒杯中,向其中加入20%的硫酸銅溶液6.6g,使過氧化氫完全分解.計算:

(1)產生氧氣的質量.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銅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是幾種常見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圖示回答:

(1)對A物質來說,a點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t1℃140g A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時,可用圖上的______點表示,此時溶液是___________(填“飽和”或“不飽和”)狀態(tài),然后再加入A物質40g,可用曲線上的______點表示.t2℃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將d點溫度下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沒有晶體析出的是_________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