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宇同學對上題實驗進行了改進,方案如下:

將過量的白磷放入容積為40mL的試管中,用橡膠塞塞緊試管,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好的注射器連接,如圖所示(白磷所占體積忽略不計)。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的前沿從30mL刻度處推至20mL刻度處,松手后若活塞仍能返回至______mL刻度處,則說明_________。

2)夾緊彈簧夾,加熱白磷使其充分反應,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活塞向左移動,最終停留在________mL處。

3)若不使用彈簧夾,加熱白磷充分反應后冷卻,可觀察到活塞先向_____(選填)移動,原因是______;最終活塞穩(wěn)定在________mL處。

4)若按小宇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可能遇到諸多問題而發(fā)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例如:______

5)小瑞同學也對上題實驗進行了改進,將紅磷替換成了蠟燭進行測定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shù)的實驗。他認為蠟燭更環(huán)保,而且取用方便。請評價小瑞改進實驗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可行性評估:____________;準確性評估:____________

【答案】30mL 裝置于氣密性良好 22mL 白磷燃燒產(chǎn)生熱量使試管內(nèi)空氣膨脹 16mL 白磷燃燒,氣體積迅速膨脹,氣壓增大,可能使試管的橡皮塞被噴出或注射器活塞被噴出,也可能導致試管破裂。 蠟燭燃燒雖然能與氧氣反應,消耗氧氣,但同時又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nèi)氣壓變化不大,所以用蠟燭替換紅磷做實驗不可行。 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比較少,當松開彈簧夾時,可能有少量水被倒吸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相差比較大,所以用這種方法測量結果不準確。

【解析】

本題是對上一題進行實驗改進,利用注射器的讀數(shù)來判斷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的前沿從30mL刻度處推至20mL刻度處,松手后若活塞仍能返回至30mL刻度處,則說明裝置于氣密性良好。

2)白磷燃燒消耗了氧氣,被消耗氧氣的體積按約占空氣體積的1/5進行計算: ,活塞向左移動8mL,最終停留在20mL -8mL=12 mL處。

3)若不使用彈簧夾,加熱白磷燃燒,產(chǎn)生熱量使試管內(nèi)空氣膨脹,壓強增大,可觀察到活塞先向右移動,當試管冷卻,氧氣被消耗,壓強減小,活塞又向左移動。此時消耗氧氣的是試管內(nèi)的氧氣和注射器內(nèi)的氧氣,體積為:,最終活塞穩(wěn)定在30mL-14 mL=16 mL處。

4)白磷燃燒,氣體積迅速膨脹,氣壓增大,可能使試管的橡皮塞被噴出或注射器活塞被噴出,也可能導致試管破裂。(5)蠟燭燃燒雖然能與氧氣反應,消耗氧氣,但同時又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內(nèi)氣壓變化不大,所以用蠟燭替換紅磷做實驗不可行;因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溶解的量比較少,當松開彈簧夾時,可能有少量水被倒吸進入瓶中,水的體積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相差比較大,所以用這種方法測量結果不準確。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據(jù)科技部215日公布的消息,法匹拉韋(化學式為C5H4FN3O2)是繼磷酸氯喹和瑞德西韋之后第三個獲準用于治療新冠肺炎的西藥,該藥對新冠肺炎的治療顯示出較明顯的療效和較低的不良反應。下列有關法匹拉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法匹拉韋中含有氧分子

B.法匹拉韋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57g

C.1個法匹拉韋分子由15個原子構成

D.法匹拉韋中氮、氧元素的質量比是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實驗設計能達到目的的是( 。

A

B

C

D

證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大于空氣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證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與溫度達到著火點

證明鐵生銹是水和氧氣共同作用的結果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配制一定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和“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是初中化學的基礎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步驟:

①溶解稱取5.0g粗鹽,逐漸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鹽1.2g。

②過濾。

③蒸發(fā),請從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實驗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得到精鹽的依據(jù)是________。

④計算產(chǎn)率得到精鹽3.2g,則精鹽的產(chǎn)率為__________(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shù))。

(2)整個實驗中至少要進行__________次稱量。

(3)從海水中獲勝得的粗鹽,經(jīng)過上述實驗得到精鹽屬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純凈物”)。

(4)根據(jù)如圖所示溶解度曲線,40℃時,向裝有50g水的燒杯中加入25gKNO3固體,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_____%(精確到0.1%),將該溶液降溫至20℃時,析出KNO3晶體的質量為____g。

(5)若用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6%的KNO3溶液和蒸餾水配制100g溶質質量分數(shù)為10%的KNO3溶液,則需要取蒸餾水的體積為__________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碳還原氧化銅的最佳實驗條件,取木炭粉和氧化銅的干燥混合物1-2.5g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1)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化學方程式為__。實驗過程中A裝置中試管內(nèi)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__。

(2)酒精燈火焰加金屬網(wǎng)罩的目的是____。

(查閱資料)①氧化銅(CuO)為黑色固體。②碳還原氧化銅得到的銅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亞銅;氧化亞銅為紅色固體,能與稀硫酸反應:Cu2O+H2SO4=CuSO4+H2O+Cu

(進行試驗)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上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序號

木炭粉與氧化銅的質量比

反應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

1

19

紅色固體有金屬光澤

混有少量黑色物質

2

110

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質

3

111

混有極少量黑色物質

4

112

無黑色物質

5

113

混有較多黑色物質

(結論與解釋)(3)由上述實驗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條件最佳。

(反思與評價)

(4)為了檢驗生成的紅色固體中是否含有Cu2O,所需試劑是____。

(5)該裝置與教材中的裝置相比略作改進,實驗結束時,可先用彈簧夾夾緊橡皮管,再熄滅酒精燈,這樣做的目的除了防止石灰水倒吸入熱的試管,使試管炸裂外,還可以防止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同學利用不同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1)小明先用圖1中裝置測定空氣中氯氣的含量。紅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實驗結束后小明同學得出的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小于,導致實驗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寫1條)。

2)完成實驗后,小明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質代替紅磷進行上述實驗,并且查閱了相關資料如圖2所示。下列物質中,請你判斷不能用于代替紅磷進行該實驗的有________字母序號)。

A 木炭 B 鐵絲 C 鎂條 D

3)小明又設計了圖3裝置測定空氣中氯氣的含量

(查閱資料)溫度達到時,白磷可以燃燒。

(實驗準備)錐形瓶內(nèi)空氣體積為,注射器中水的體積為,該裝置氣密性良好。

(實驗探究)裝入藥品,按圖所示連接好儀器,夾緊彈簧夾。先將錐形瓶底部放入熱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將錐形瓶從熱水中取出。

(現(xiàn)象分析)將錐形瓶底部放入熱水中,白磷劇烈燃燒,放熱;

②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可觀察到氣球的變化是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待白磷熄滅、雛形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彈簧夾,還可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剩余氣體的化學性質是____________.

4)對比改進前的實驗,改進后實驗的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200.0 g AgNO3溶液中加入FeCu的混合粉末X g,攪拌,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得32.4 g固體。向濾液中滴加NaCl溶液,產(chǎn)生白色沉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干燥所得固體中加入稀鹽酸有氣體生成B.混合粉末的質量范圍是8.4<X<9.6

C.濾液的質量一定大于167.6 gD.AgNO3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是25.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室氣體制取,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A可用于固體加熱制氣體

B.裝置B可隨時控制反應的發(fā)生與停止

C.裝置C可用于收集難溶于水的氣體

D.裝置D用于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應在b端驗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能源和環(huán)境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請根據(jù)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1)2017年5月18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首次成功試采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請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氣體之一,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硫,已知二者反應的原理與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相似,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 。

(3)為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可在汽油中加入適量的乙醇,乙醇屬于 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