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中A、B分別是某兩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A表示某原子,則該原子為
 

(2)若B表示氯原子,則y=
 
,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
 
(填“失去”或“得到”)電子;
(3)若A是陽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則x可能是下列中的
 

A.8     B.10     C.11     D.12.
考點:原子結構示意圖與離子結構示意圖
專題:化學用語和質(zhì)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據(jù)當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原子進行解答;
(2)根據(jù)在原子中,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進行解答;最外層電子數(shù)大于等于4的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
(3)在陽離子中,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解答:解:(1)根據(jù)當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原子,故A表示氖原子構成的單質(zhì)為氖氣,化學式為Ne;
(2)當核電荷數(shù)=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原子,所以若B表示某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則y=17-2-8=7;最外層電子數(shù)大于等于4的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故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
(3)A是陽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在陽離子中,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故x是大于10 的數(shù)字,觀察選項,故填:CD;
答案:(1)Ne; (2)7;得到;  (3)CD.
點評:本題考查了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應用,完成此題,可以依據(jù)已有的知識進行.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這里指“最小”的根據(jù)是(  )
A、原子的質(zhì)量最小
B、原子是構成物質(zhì)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體積極小
D、原子在化學變化前后種類、數(shù)目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的是純凈物、單質(zhì)、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間的包含與不包含關系,若最大圓圈代表純凈物,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①單質(zhì)、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C、①單質(zhì)、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是某化學學習小組在“人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動中提出的一些說法,其中錯誤的是( �。�
A、證明呼出的氣體含氧氣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能使木條燃燒更旺
B、判斷呼出的氣體含氮氣的依據(jù)是:空氣中含有氮氣,而氮氣不為人體吸收
C、證明呼出的氣體含水蒸氣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在玻璃片上結下水珠
D、證明呼出的氣體含二氧化碳多的證據(jù)是:呼出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用語可準確、簡潔地記錄、表達和交流化學信息,請用元素符號或化學式填空:
(1)兩個氫原子
 
;(2)3個氧分子
 
;(3)n個五氧化二磷分子
 
;
(4)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5)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
 
;
(6)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產(chǎn)物
 
(7)氖氣
 
;(8)碳酸鈉中的陰離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適當?shù)姆柼羁眨?br />(1)四個碳原子
 
,保持水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
 
,鈉離子
 

(2)①水;  ②氮氣;  ③清潔的空氣;  ④高錳酸鉀.
以上物質(zhì)中屬于混合物的是(填序號,下同)
 
;
屬于氧化物的有
 
,屬于化合物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研究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之問的質(zhì)量關系,三位同學分別做了如下三個實驗:
實驗一:稱量鎂條和石棉網(wǎng),點燃,待反應結束后,再稱量所得白色固體和石棉網(wǎng);
實驗二:將已裝有5%的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放入裝有少量二氧化錳的燒杯中,稱量,然后將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接觸反應,過一會再稱量;
實驗三:將鐵釘和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一起放在天平上,稱量,然后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的燒杯,一段時間后再稱量.
三位同學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
    編號    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反應前    14.8g    112.6g    118.4g
    反應后    13.2g    111.4g    118.4g
(1)從表面上看,這三個實驗中,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物質(zhì)的質(zhì)量(填“增大”、“減小”或“不變”):實驗一
 
,實驗二
 
,實驗三
 

(2)這三個實驗中,實驗
 
正確地反映了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關系,造成實驗二反應前后質(zhì)量不相等的原因是
 

(3)從不能正確地反映了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關系的角度,分析實驗一設計的不當之處,并提出改進思路.
(4)由此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研究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的質(zhì)量關系時,必須在
 
體系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從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釋錯誤的是( �。�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運動
B、海綿能吸水--分子間有空隙
C、水在高溫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D、熱脹冷縮--分子間空隙的大小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概念間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關系.下列選項符合圖所示關系的是( �。�
 ABCD
X化合反應純凈物分解反應物理變化
Y氧化反應化合物化學反應化學變化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