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階段學業(yè)質量監(jiān)測(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中,不屬于有機物的是
A. 碳酸鈣 B. 甲烷 C. 乙醇 D. 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濮陽市(五四制)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所示是鹽酸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有關粒子之間反應的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鹽酸溶液中含有氫離子和氯離子
B.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
C. 兩種溶液混合時,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了水分子
D. 兩種溶液混合時,鈉離子與氯離子結合生成了氯化鈉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反應的微觀示意圖,關于該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變 B. 若D為單質,則C、D質量比為9:14
C. 該反應一定為置換反應 D. 該反應中,一定有元素化合價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已知2FeSO4 + 6Na2O2=2X + 2Na2O + 2Na2SO4 + O2↑,生成物X的化學式為
A. Na2FeO4 B. Na2Fe2O3 C. NaFe2O4 D. Na2Fe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2019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分析下圖,回答問題。
(1)A→D是制取并收集一瓶CO2的實驗操作,其中錯誤的是____________(填序號)。
(2)E裝置與C中的發(fā)生裝置相比,優(yōu)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中無明顯反應現象,若要證明發(fā)生了反應,可向試管中加入的試劑有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稀鹽酸 B.酚酞溶液 C.氯化鈣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2019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現有如下轉化關系:①ZnZnSO4,②ZnO
ZnSO4,③Zn(OH)2
ZnSO4。對這三種轉化關系比較歸納正確的是( )
A. 三種轉化都只能通過與稀硫酸反應來實現 B. 實驗室制取硫酸鋅的方法只有這三種
C. 上述四種物質中鋅元素的化合價均為+2價 D. 金屬單質、金屬氧化物、堿可以轉化為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對于下列三個反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三個反應既是化合反應也是氧化反應②生成物都是固體③都需要點燃④反應都發(fā)光、放熱⑤都有火焰產生。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潮州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fā)現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氣體呢?同學們決定進行探究。探究前老師提示,該反應生成的氣體只有一種。
(提出猜想)放出的氣體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據是______。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化學性質與二氧化碳有相似之處,它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CaSO3。
(方案設計)依據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學認為是O2,則檢驗方法是______。
(2)乙同學認為是SO2,則需將放出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寫出SO2與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3)實驗小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合作設計了如下組合實驗方案(濃H2SO4用于干燥氣體),排除和驗證猜想的氣體。
(實驗探究)實驗開始時,先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一段時間后,再點燃C處酒精燈;這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
實驗過程中發(fā)現A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C裝置中表面含CuO的銅網由黑色變?yōu)楣饬恋募t色;
C裝置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結論: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生的氣體是______。
(思維拓展)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