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7.在配制10%NaCl溶液的過程中,導致溶液中NaCl質量分數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②配制溶液時燒杯先用少量水潤濕  ③在天平的左盤稱量氯化鈉時,游碼不在零位置就調節(jié)天平平衡,然后將游碼移動到讀數  ④盛裝溶液的試劑瓶用蒸餾水潤洗( 。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分析 根據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驟以及溶質質量分數概念并結合溶液配制操作步驟分析即可.

解答 解: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由于讀數小于實際體積,因此導致所量水的實際體積偏大,會導致溶液中NaCl質量分數小于10%,故①正確;
②用來配制溶液的燒杯用少量蒸餾水潤洗,潤濕后的燒杯內殘留有水,使配制溶液時水的量偏大,會導致溶液中NaCl質量分數小于10%,故②正確;
③在托盤天平的左盤稱取氯化鈉時,游碼不在零位置就調節(jié)天平平衡,后將游碼移動得到讀數,使讀數中增加了開始游碼所處位置質量,從而導致所得氯化鈉質量偏小,最終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③正確
④盛裝溶液的試劑瓶用蒸餾水潤洗,會使溶劑質量偏大,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小,故④正確;
綜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確,
故選:A

點評 本題以溶液配制為載體,考查了錯誤或不規(guī)范操作引起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化的問題,解答時要認真分析錯誤操作導致的溶質或溶劑質量的改變,再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最后作出正確判斷.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變化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
A.
鋁箔在氧氣中燃燒
B.
銅首表面產生銅綠
C.
水蒸發(fā)
D.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味精是烹制菜肴時常用的調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谷氨酸鈉有鮮味,易溶于水.小明發(fā)現(xiàn)某品牌味精包裝上標注:“谷氨酸鈉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測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
【查 資 料】NaCl+AgNO3=AgCl↓+NaNO3,谷氨酸鈉存在不影響NaCl性質.
【實驗過程】
①稱取該味精樣品5.0g,并溶于蒸餾水;②加入過量的硝酸銀溶液;③過濾;④用蒸餾水反復洗滌沉淀多次;⑤將沉淀烘干、稱量,測得固體質量為2.87g.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過濾操作所需要的儀器除燒杯、鐵架臺(帶鐵圈)、玻璃棒外,還需要的玻璃儀器是漏斗.
(2)此樣品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23.4%,是否符合其包裝上標注的標準?不符合.
【應用】最近專家否認了“味精致癌”的說法.實驗表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有毒),其對人體的影響甚微.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CD.
A.谷氨酸鈉受熱不發(fā)生化學變化
B.谷氨酸鈉在加熱下生成焦谷氨酸鈉是物理變化
C.大量食用味精不利于身體健康
D.研究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是通過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0℃時,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乙溶液
B.40℃時,分別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40℃時,分別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時降溫至20℃,甲、乙溶液均為飽和溶液
D.20℃時,分別在100 g水中加入40 g 甲、乙,加熱到40℃時,甲溶液為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2.無土栽培是一種在營養(yǎng)液中培育植物的農業(yè)高新技術,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某課外實驗小組要配制150g溶質質量分數為2%的硝酸鉀溶液用于配制營養(yǎng)液.
(1)需硝酸鉀3g,需水147 mL(水的密度是1.0g/cm3).
(2)接下來配制此硝酸鉀溶液的步驟為稱量或量取和溶解;配制過程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量筒、膠頭滴管和玻璃棒.
(3)若在量取水時俯視凹液面最低處,其它操作均正確,則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填>或<或=).
(4)現(xiàn)有試管、漏斗、酒精燈、集氣瓶、玻璃棒、燃燒匙、滴管等儀器,請為下列實驗操作各選一種:
①用于轉移液體引流的是玻璃棒;
②用作物質在氣體中燃燒的反應容器是燃燒匙;
③用作少量試劑的反應容器的是試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A→G都是初中化學中的常見物質,其中A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它們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A的化學式為CH4
(2)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其基本反應類型是復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下列離子能在pH=10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Cl-、SO42-B.CO32-、K+、Cl-、Ca2+
C.K+、NO3-、Na+、OH-D.K+、OH-、SO42-、Cu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請你參與下列探究:
【問題情景】某實驗小組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fā)現(xiàn)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還有較多的氣泡放出.這一現(xiàn)象激發(fā)起了同學們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氣體?
【提出猜想】從物質組成元素的角度分析,放出的氣體可能是SO2、O2、H2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它能與NaOH反應,生成Na2SO3
【方案設計】依據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學認為是O2,則檢驗方法是收集氣體,用帶火星的小木條伸入集氣瓶內,看是否復燃.
(2)乙同學認為是SO2,則只需將放出的氣體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氣瓶中,稱量通氣前后洗氣瓶的質量.
(3)實驗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了如圖1所示組合實驗方案,排除和驗證猜想的氣體.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認為方案中的安全隱患是在B處加熱時可能會發(fā)生爆炸.
丙同學認為:為確保安全,實驗前應先收集一試管氣體,檢驗純度,確定安全后方可采用上面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探究】經丙同學確認安全后,小組同學首先對裝置A進行稱量,再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過一會兒點燃B處酒精燈;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表面含CuO的銅網由黑色變?yōu)楣饬恋募t色;停止通氣,再次稱量裝置A,發(fā)現(xiàn)質量無增減.
結論: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生的氣體是H2
【思維拓展】
(1)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酸性物質.
(2)不通過稱量,如何判斷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了反應呢?有一同學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發(fā)現(xiàn)試管內液面上升,就得出SO2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結論.其他同學認為這一方案不嚴謹,理由是SO2溶于水,試管內液面也會上升.要得到科學嚴謹的結論,仍利用該裝置,補做的實驗是把燒杯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改為適量水做對比試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1)法醫(yī)常用“馬氏試砷法”來檢驗動物是否砒霜(R)中毒,其化學原理為:R+8HCl+4Zn═4ZnCl2+3H2O+2As+H2↑,則砒霜的化學式為As2O3,砒霜屬于氧化物(選填“單質”、“氧化物”或“混合物”).
(2)在一些餐館內常使用一種便攜式丁烷氣灶(卡式爐),使用的燃料是液化丁烷氣.已知丁烷的化學式是C4H10,請寫出丁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2C4H10+13O2$\frac{\underline{\;點燃\;}}{\;}$8CO2+10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