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關于核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核能是原子運動產生的能量
B.核能是原子核在轉變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
C.只要發(fā)生核裂變時才能產生核能
D.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就是釋放核能

分析 核能是人類在近百年里發(fā)現(xiàn)和利用的新能源,屬不可再生能源;核聚變必須在極高的溫度和壓強下進行,目前科學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人工控制核聚變反應;

解答 解:核能是原子核裂變或聚變時釋放的能量,核能不是原子核內的能量,只有選項B正確.故選:B.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核能的認識.核電站主要利用核裂變的可控鏈式反應來發(fā)電的.我們應該對核能有更多的了解,在未來它仍有很大的發(fā)展前景.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0.某研究性學習小組想利用如圖裝置進行相關氣體制取的探究,請你分析并填空:

(1)寫出圖中儀器a、b的名稱:a試管,b集氣瓶.
(2)小雨同學對老師在課堂上演示的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很感興趣,于是他把制取的氧氣用于驗證氧氣的化學性質,請寫出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3Fe+2O2$\frac{\underline{\;點燃\;}}{\;}$Fe3O4,為了防止實驗過程中集氣瓶炸裂,你認為小雨最好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
(3)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應選擇的發(fā)生裝置是A,若用盛滿水的F裝置收集氧氣,應從導管②(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難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則實驗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應選擇的裝置組合是AC或A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波爾多液的配制與應用波爾多液是農業(yè)上常用的殺菌劑,配制波爾多液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和硫酸銅,在配制和使用時有諸多注意事項:
(1)配制時:先將生石灰加水制成石灰乳,硫酸銅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將所得的硫酸銅溶液緩慢倒入石灰乳中,即得到波爾多液,石灰乳要現(xiàn)制現(xiàn)用,久置會失效,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波爾多液中硫酸銅比例過高易造成藥害,有經(jīng)驗的果農常將磨光的鐵制芽接刀浸泡在藥液里,若產生藥害,只需1-2分鐘就有明顯現(xiàn)象出現(xiàn),該現(xiàn)象是鐵制芽接刀的表面覆蓋一層紅色的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uSO4+Fe═Cu+FeSO4.反應過程中實際參加反應的微粒是Fe、Cu2+(用符號表示,下同)反應生成的新微粒是Cu、Fe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 。
A.B.氫氣C.氮氣D.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5.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某學習小組欲測得某工業(yè)區(qū)周圍的空氣中二氧化硫氣體的含量.以下是他們的操作過程.
(1)取樣:因測定實驗要在另一間沒有污染的實驗室中進行,請你設計一個收集空氣樣品的方法將一個集氣瓶裝滿水拿到工業(yè)區(qū)周圍,把水到掉,然后蓋上玻片.
(2)按如圖所示裝置將取得的氣體進行實驗,裝置C的作用是測量吸收酸性氣體后余下氣體的粗略體積.請寫出其在A裝置中反應的主要化學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3)小剛同學在正確操作后,發(fā)現(xiàn)所測二氧化硫的含量有誤差,請分析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是樣品中含有二氧化碳(寫出其中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2.如圖是初中化學實驗的四種常用儀器,寫出這些儀器的名稱.

A燒杯     B漏斗     C酒精燈     D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防火、滅火、自救安全知識是每個人都應該了解的生活常識.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不能攜帶易燃、易爆物品
B.炒菜時油鍋著火,立即用鍋蓋蓋滅
C.家用電器著火時,立即用水澆滅
D.火場逃生時,在有煙霧的地方匍匐前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2012年5月4日,瓷器口古鎮(zhèn)突發(fā)大火,消防隊員用高壓水槍將大火撲滅,其滅火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B.清除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D.隔絕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