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學知識解釋成語“火上澆油”的說法中合理的是 (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燒更旺  

B.增大氧氣的濃度,可以使燃燒更旺

C.清除可燃物,達到滅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達到滅火的目的

 


    答案    A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應該選用如下圖中的________(填字母),部分同學完成實驗后,在清洗試管時,手上沾上高錳酸鉀而變成棕黃色,老師告訴他們高錳酸鉀具有強氧化性,可以用維生素C溶液除去,根據(jù)上述信息,推測維生素C具有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還原性”)。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實驗室模擬粉塵爆炸試驗.連接好裝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點燃蠟燭,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氣,肯定觀察不到爆炸現(xiàn)象的是( �。�

   A.大理石粉       B. 面粉              C. 煤粉              D. 鎂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學習小組的同學對物質的燃燒是否產(chǎn)生火焰進行探究,請你一起參與.

【發(fā)現(xiàn)問題】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均不產(chǎn)生火焰,而氫氣、蠟燭、酒精等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都產(chǎn)生火焰.那么,物質燃燒是否產(chǎn)生火焰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提出問題】a.與氧氣的濃度有關 b.與可燃物的狀態(tài)有關 c.與燃燒達到的溫度和可燃物的沸點有相對大小有關

【資料整理】小組同學查閱資料并歸納整理,如下表:

物質

名稱

物質狀態(tài)

沸點

(℃)

燃燒達到

溫度(℃)

是否產(chǎn)

生火焰

氫氣

﹣259

約750

一氧

化碳

約﹣190

約2500

木炭

約4827

約1200

石蠟

約300

約600

約883

約1400

約2750

約1800

【得出結論】①通過木炭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均不產(chǎn)生火焰,可以得出假設a  (填“合理”或“不合理”);

②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有關假設b的結論是  ;

③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以是出有關假設c的結論是  ;

【驗證結論】請你設計實驗驗證石蠟蒸氣燃燒能產(chǎn)生火焰.(用簡要語言敘述.提供儀器;蠟燭、火柴、注射器、玻璃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如圖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是40℃,紅磷的著火點是240℃,熱水的溫度大于70℃,請據(jù)圖回答.

(1)由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需要  ;

(2)由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在通入氧氣后燃燒的事實,說明燃燒還需要  

(3)白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燃燒是一類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的化學反應.

 

(1)以上三個實驗都是利用燃燒來研究問題.A是用  科學方法來探究燃燒的條件;B是利用燃燒來證明氧氣具有  性;C的實驗目的是  

(2)三個實驗中都用到了水.A中熱水的作用是  ;B中水的作用是  ;C中集氣瓶里水的作用是  

(3)近幾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燒,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氣和  .海底埋藏著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成為未來的新能源,其燃燒的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一些食物和生活中的物質的pH大致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草木灰可用于改良堿性土壤

B.

肥皂水可使石蕊試液變紅

 

C.

胃液過多的人不宜多吃蘋果

D.

西瓜比醬油的酸性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現(xiàn)有失去標簽的兩瓶無色溶液:氯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某化學探究小組打算用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加以區(qū)別.請回答:

(1)化學方法  在不選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的情況下,按表中方法一(示例)填寫.所選試劑須屬于不同物質類別(單質、氧化物、酸、堿、鹽、有機物等).

所選試劑

判別方法

方法一

取少量樣品分別與鋅反應,有氣體產(chǎn)生的是稀鹽酸,沒有的是氯化鈉溶液.

方法二

  

  

方法三

  

�。�

(2)物理方法  同學小王使用了酒精燈和玻璃棒兩種儀器,就把這兩種無色溶液區(qū)分開了.請你猜測一下他的做法:

操作方法:�。�

判斷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對金屬的性質做了如下探究,請你填寫空格:

(1)用如圖所示實驗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每支試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潔凈鐵釘):

①甲同學認為:試管A發(fā)生的現(xiàn)象就能夠說明鐵的銹蝕是鐵與空氣中的氧氣、水蒸氣共同作用的結果。乙同學不同意他的觀點,認為必須全面觀察試管 _______

(填試管編號)發(fā)生的現(xiàn)象,并經(jīng)過科學嚴謹?shù)耐评?才能得出上述結論。

②試管D和E實驗的目的是進一步探究鐵在 ______________的環(huán)境中是否更容易銹蝕。

③為防止金屬銹蝕,除了采用覆蓋保護膜等措施以外,還可以制成合金。這是因為合金與純金屬相比,其組成和內部結構發(fā)生變化,從而引起 _____________的變化。

(2)某同學向分別盛有等質量的鐵粉和鋅粒的試管中,倒入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稀硫酸,以“金屬表面產(chǎn)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有的同學認為這種方案不夠合理,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將一定質量的鐵粉放入硝酸銅、硝酸鋅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所得固體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且反應后溶液質量比反應前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