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實驗中,從試劑瓶中取出的藥品使用后有剩余,正確的處置方法是( )
A.帶出實驗室 B.放回原試劑瓶
C.放入指定的容器內 D.投入下水道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安徽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變化中,前者是化學變化,后者是物理變化的是
A.鍋爐爆炸 海水曬鹽 B.牛奶變酸 米釀成醋
C.礦石粉碎 食物腐爛 D.蠟燭燃燒 酒精揮發(f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四川遂寧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某校學校小組的同學為了測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他們取該石灰石樣品10g加入燒杯中,再把1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實驗過程所得數(shù)據(jù)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樣品中含有的雜質既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
實驗次數(shù)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 20 | 20 | 20 | 20 |
剩余固體的質量/g | 7 | 4 | 2.6 | m |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完成下列問題:
(1)表中m的數(shù)值為 。
(2)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shù)為 。
(3)計算第一次試驗反應結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三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1)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① 紅磷在氧氣中燃燒:
② 硫在空氣中燃燒:
③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④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其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填序號,下同) 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2)請為下列實驗操作選取儀器(填寫相應的序號):
①鑷子、②燒杯、③試管、④膠頭滴管、⑤藥匙、⑥燃燒匙、⑦坩堝鉗、⑧10mL量筒⑨50mL量筒
取用粉末狀的固體用 ____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用
可以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的玻璃儀器是 取8mL的液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東臺市第三教育聯(lián)盟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操作或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手持試管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 B、觀察顏色來區(qū)分高錳酸鉀和氯酸鉀
C、酒精燈的火焰可以用嘴吹滅 D、實驗用剩的藥品應放回原試劑瓶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吉林省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是(所用裝置圖用序號表示)
(1)寫出編號為a,b的儀器名稱:a ,b
(2)若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_________(填裝置的序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反應類型為 。在裝入藥品之前,應該先檢查 ;實驗結束時,應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原因是 。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應選用的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為 和 。符號表達式為 ;
(4)若使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氣不純,可能的原因是(填序號) ;
①導管口一有氣泡就馬上收集 ②裝置氣密性良好 ③收集氣體的集氣瓶內未裝滿水
(5)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判斷集氣瓶中是否集滿氧氣時應將 。
(6)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反應的符號表達式為 ,反應類型為 ;瓶中事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
(7)用收集到的氧氣,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瓶中事先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的作用是: ;鐵絲要盤成螺旋狀,并系上一根火柴,火柴的作用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湖北省孝感市等三校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說法你認為錯誤的是
A.化學變化和化學反應是同一個概念
B.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同時發(fā)生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
D.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的變化,物質的變化反映了物質的性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黑龍江省大慶市杜蒙縣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除去混在下列物質中的雜質,選擇的試劑(括號內的試劑)合理的是( )
A.氯化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鋇(H2SO4)
B.氯化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硫酸銅(BaCl2)
C.氯化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鈉(鹽酸)
D.氯化鈉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氫氧化鈉(H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