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9.配制100克49%的稀硫酸,需向多少毫升98%的濃硫酸中加入多少毫升的水?(98%的濃硫酸密度為1.84克/毫升,水的密度為1克/毫升)

分析 使用98%的濃硫酸配制49%的稀硫酸,采取加水稀釋的辦法完成.加水稀釋時,稀釋前后濃、稀溶液中的溶質質量不變.可根據這一特點建立方程解決問題.

解答 解:設需要濃硫酸的質量為x
100g×49%=x×98%
解之得 x=50g
濃硫酸的體積=$\frac{50g}{1.84g/mL}$≈27.2mL
需要水的質量=100g-50g=50g(合50mL)
答:需要98%的濃硫酸約27.2mL,水50mL.

點評 使用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進行計算時,不能用溶液的體積和溶質質量分數相乘,一定要使用m=ρv的公式進行體積與質量的換算.水的密度為1g/mL,所以水的質量數(g)就可以看成其體積數(mL).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今年6月1日,江蘇省環(huán)保廳公布了2005年全省環(huán)境質量公報.公報顯示,無錫市空氣質量較差,為中污染級,其中二氧化硫未能達到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認為“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他們在課外活動時對“二氧化硫能否與水反應生成酸”進行了實驗探究.請你參與他們的探究活動,并回答有關問題.

[查資料]常溫下二氧化硫是一種無色氣體,易溶于水.
[假設]二氧化硫能與水反應生成酸.
[設計實驗]
(1)小雨同學將二氧化硫氣體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他認為,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則證明假設成立.
(2)小濤同學認為小雨同學的實驗方案不嚴密.小濤同學用紫色石蕊試液將白色濾紙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圖示進行實驗,在(I)、(Ⅱ)、(Ⅲ)中分別觀察到變色和不變色的兩種現(xiàn)象.小濤同學認為,若Ⅲ(填序號)中的紫色小花變色,則證明假設成立.
[交流與反思]小明同學對小濤同學的實驗方案提出了質疑,他認為上述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二氧化硫和水反應生成了酸”,其理由是SO2也可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變紅.三位同學討論后補充了一個實驗,使探究活動獲得了成功,你認為這個實驗應該是將干燥的紫色小花投入到盛有SO2的集氣瓶中,紫色小花不變紅色(簡述實驗步驟和現(xiàn)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20.具有還原性和可燃性的單質是( 。
A.COB.CO2C.CD.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將不飽和的石灰水變?yōu)轱柡偷氖宜娜N方法是:①加氫氧化鈣;②蒸發(fā)溶劑;③升高溫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
(1)t1℃時,A的溶解度=(填>、<、=)B的溶解度.
(2)t2℃時,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是A>C>B.
(3)隨溫度升高溶解度減小的是B.
(4)t2℃時,含溶劑質量相同的A、B、C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溶質質量最大的是A.
(5)三種物質中如果有一種是氣體,則可能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我國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這是因為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wěn)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當氧化銅中混有少量炭粉時,提純氧化銅的方法是( 。
A.隔絕空氣加強熱B.在氧氣流中加熱混合物
C.加水后再過濾D.用磁鐵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
A.將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B.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C.石蕊試液遇二氧化碳變紅
D.二氧化碳通過灼熱的木炭層產生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0.(1)配制50g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
計算:配制50g質量分數為 6%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分別為:氯化鈉3 g,水47 g.
稱量: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量取: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中.
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氯化鈉溶解.
(2)配制50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用已配好的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密度約為1.04g/cm3).
計算:配制50g質量分數為3%的氯化鈉溶液所需質量分數為6%的氯化鈉溶液和水的質量分別為:6%的氯化鈉溶液25 g(體積24mL);水25 g.
量。河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鈉溶液和水,倒入燒杯中.
溶解:用玻璃棒攪拌,使溶液混合均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