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fā)現: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寫出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 。

(2)探究一: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入內焰,導出其中物質,在另一端管口點燃,也有火焰產生(如圖所示)。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態(tài)”或“氣態(tài)”)物質燃燒形成的。

(3)探究二:物質燃燒產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質

熔點╱℃

沸點╱℃

燃燒時溫度╱℃

石蠟

50∽70

300∽550

約600

1535

2750

約1800

97.8

883

約1400

【查閱資料】

由該表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 (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度有關。由此推測:鈉在燃燒時, (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

(4)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沒有火焰,但生活中同樣的木炭燃燒時會產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九年級上10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實驗操作或數據中,正確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鹽都市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你對化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空氣質量日報中,空氣質量級別數目越大,空氣質量越好

C.分子、原子都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粒子

D.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和性質都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泰州市九年級上階段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化學家創(chuàng)造出一種物質“干水”, 其每個顆粒含水95﹪,外層是SiO2 ,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種物質 B.干水是純凈物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減緩溫室效應 D.干水吸收CO2的過程只發(fā)生物理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泰州市九年級上階段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時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B.細鐵絲在空氣里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C.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D.加熱銅綠時,生成黑色氧化銅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實驗室用等質量的高錳酸鉀和氯酸鉀(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錳),分別制取氧氣的數據分析示意圖。下列依據圖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確的是

A.同時開始加熱,先收集到氧氣的是氯酸鉀

B.用相同容積的試管制取較多量的氧氣時,宜選擇氯酸鉀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錳使氯酸鉀產生的氧氣質量增加

D.反應時間較長的是高錳酸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現象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正確的是

A.塵土飛揚——分子在不斷運動 B.釀制美酒——分子本身發(fā)生改變

C.高壓電線熱脹冷縮——分子間間隔改變 D.水結成冰——分子體積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吉林長春一五六中等九年級上素質教育研討考試一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實驗室操作中,正確的是( )

A、試管內可盡量多裝些高錳酸鉀晶體,以便可以多制取氧氣

B、水槽中的導管一開始冒出氣泡時,即可塞入集氣瓶進行收集,以免浪費

C、加熱時,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因為外焰溫度最高

D、實驗結束時,應先熄滅酒精燈,這樣可以節(jié)約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6屆山東省慶云縣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且有黑色固體生成的是( )

A.紅磷 B.鎂條 C.硫磺 D.鐵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