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11.如圖所示,《福建日報》12月3日報道:陜西一學校學生因用煤爐取暖,發(fā)生CO中毒事故.
(1)事故發(fā)生的宿舍內是用炭爐取暖.木炭完全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2)有人說只要在室內放一盆水,就能避免類似的事故發(fā)生.你覺得這一說法可行嗎?答:不行(填“行”或“不行”),做出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一氧化碳難溶于水.
(3)事件發(fā)生后,有關部門立即對各地學校的取暖設備進行了檢查,并提出了一些安全防范措施.為避免類似的悲劇再發(fā)生,你認為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取暖時應注意些什么?
答:給煤爐裝上煙囪,或保持室內通風,或把煤爐搬到室外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分析 (1)根據木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2)根據氧化碳難溶于水解答;
(3根據預防煤氣中毒的原理是采用室內通風透氣,即把一氧化碳排出室外解答.

解答 解:
(1)木炭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2)因為一氧化碳難溶于水,放一壺水不能溶解產生的一氧化碳;
(3)預防煤氣中毒的原理是采用室內通風透氣,即把一氧化碳排出室外,或者把外界的新鮮空氣引進室內.
故答案是:
(1)C+O2$\frac{\underline{\;點燃\;}}{\;}$CO2
(2)不行    一氧化碳難溶于水
(3)給煤爐裝上煙囪,或保持室內通風,或把煤爐搬到室外等(其它合理答案亦可).

點評 本題不難,但命題所設置的情景與新聞事件相結合,具有新鮮感,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對學習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習的特點.
(1)在水、銅和氯化鈉三種物質中,由離子構成的是氯化鈉.
(2)“加碘鹽”中含有碘酸鉀(KIO3),其中碘的化合價是+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有關大小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比原子小
B.酸性溶液的pH比堿性溶液的pH小
C.飽和溶液的溶解度比不飽和溶液的溶解度大
D.硝酸銨(NH4N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4.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是與實驗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結合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帶標號儀器的名稱:②長頸漏斗.
(2)若實驗室對你開放,請從圖1中選擇合適的裝置,制取一種你熟悉的氣體.你想制取的氣體是氫氣,選擇的藥品及發(fā)生裝置是固體鋅與液體稀硫酸,B,選擇的收集裝置及理由是E、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
(3)裝置B雖然操作簡便,但無法控制反應速率.請從圖2中選、螅ㄌ钚蛱枺┤〈鶥中的單孔塞,以達到控制反應速率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我國自主研制并成功發(fā)射的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將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fā)利用價值的鈦、鐵等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況.右圖是元素周期表中鈦元素的信息示意圖,對圖中信息理解錯誤的是(  )
A.元素名稱B.元素符號C.中子數D.相對原子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右圖為某學生研究鋼鐵銹蝕原理的裝置圖.實驗時,他先將鐵絲放置于稀鹽酸中浸泡一會,以除去鐵絲表面的鐵銹,然后按圖示安裝好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過程中,該同學觀察到的現象是鐵絲網生銹、燒杯內的紅墨水沿導管上升,該現象說明鋼鐵銹蝕是鐵與氧氣、水等物質共同作用的結果.
(2)根據該實驗結論,請列舉生活中一個能有效避免或減緩鋼鐵制品銹蝕的具體措施:刷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下列反應,既不屬于分解反應,也不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A.過氧化氫$\stackrel{二氧化錳}{→}$水+氧氣B.石蠟+氧氣$\stackrel{點燃}{→}$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stackrel{加熱}{→}$汞+氧氣D.磷+氧氣$\stackrel{點燃}{→}$五氧化二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20.食品保鮮的措施有添加防腐劑、充填氣體、放置干燥劑和脫氧劑等.根據物質的性質選用合適的物質用于食品保鮮,對于保證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義.
(1)氮氣是常用的充填氣體.你認為選用氮氣的主要原因是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對人體無害,原料易得,價格經濟.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frac{1}{5}$.某同學用如圖裝置進行驗證,實驗后發(fā)現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frac{1}{5}$,請你幫助這位同學找出兩種可能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
①裝置漏氣;②紅磷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有A、B、C、D、E 五種氣體,它們分別是氫氣、氧氣、一氧化碳、氮氣、甲烷中的一種,對其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請回答:

(1)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占$\frac{4}{5}$的氣體是A(填上述字母代號).
(2)寫出C與E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點燃\;}}{\;}$2H2O.
(3)寫出實驗室制取E氣體的一個化學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或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