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zhì)中,含有有機合成材料的是( )
A. 不銹鋼鍋 B. 塑料手套 C. 陶瓷花瓶 D. 棉紗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氧化鎂和碳酸鎂的混合物6.2g,加入10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7.3%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則加入稀鹽酸后生成氣體的質(zhì)量為( )
A. 2.2 B. 1.1 C. 4.4 D. 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聯(lián)盟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根據(jù)下列實驗裝置圖,回答有關問題。
⑴儀器名稱:①_______。
⑵實驗室常用稀鹽酸與大理石反應來制取和收集CO2,可選用的裝置組合是_____(填序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C裝置相對于B的優(yōu)點有_____。
⑶實驗制得的CO2中常含有少量H2O和HCl,通過如圖(F-G)裝置可獲得純凈、干燥的CO2。其中F裝置中放入____可除去HCl,G裝置中放入___試劑可除去水蒸氣。檢驗H裝置中集氣瓶里CO2已集滿的方法是___。
⑷實驗室里在A裝置中利用KClO3和MnO2制備O2,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反應后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質(zhì)量分數(shù)較反應前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⑸實驗室用塊狀電石與水在常溫下反應制取乙炔氣體,該反應必須嚴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劇烈反應放熱引起發(fā)生裝置炸裂你認為上圖中最適合制取乙炔氣體的發(fā)生裝置是__;乙炔在空氣中燃燒產(chǎn)生的火焰稱為“氧炔焰”,可用來切割和焊接金屬。故為了防止乙炔氣體在點燃時發(fā)爆炸,點燃前一定要進行__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聯(lián)盟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類法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不銹鋼和氧化鐵都屬于合金 B. 錳、鈦元素符號的第一個字母相同
C. 水、水銀都是化合物 D. 生石灰、燒堿、濃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聯(lián)盟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用石灰石燒制生石灰 B. 用稀氫氧化鈉溶液等制作葉脈書簽
C. 從大豆油中提取油脂 D. 煤的干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西省陽泉市郊區(qū)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近年來我國多地連續(xù)出現(xiàn)嚴重的霧霾天氣,給人們出行帶來了嚴重的影響。
(1)霧霾天氣導致呼吸道病人增多,這是因為空氣中_____(填字母)大量增加。
A 二氧化碳 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可吸入顆粒物
(2)防PM2.5專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作用。
(3)防治霧霾可采取的一條有效措施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成都市2019屆九年級下學期中考3月份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欲配制50g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NaCl溶液,下圖是某同學配制溶液的操作過程: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②_____。
(2)B操作中應稱NaCl的質(zhì)量是_____g.若稱量時錯把氯化鈉放到了右盤(1g以下用游碼),其他過程沒有誤差,則實際配制的NaCl溶液的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是_____。
(3)所需量取水的體積為_____(水的密度為lg/cm3),量筒的規(guī)格應為_____(填“10mL”或“50mL”)。
(4)D操作時有少量水濺出,可能導致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F(xiàn)操作中溶液灑落可能導致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_____(填“偏高”、“偏低”或“無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淄博市2019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人體所攝入的主要物質(zhì)有:①蛋白質(zhì) ②糖類 ③油脂 ④維生素 ⑤無機鹽 ⑥水 ⑦空氣等。其中屬于有機化合物的是
A. ①②③⑥ B. ②⑤⑥⑦ C. ①②③④ D. ③④⑥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