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兩瓶失去標簽的氣體,其中一瓶是氧氣,另一瓶是二氧化碳.下列實驗操作不能鑒別出它們的是
A.觀察氣體的顏色 B.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C.將集氣瓶倒扣在水中 D.向集氣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后振蕩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t℃時,某物質的溶解度是10克,其飽和溶液中質量比關系正確的是
A. 溶液質量:溶劑質量=11:10
B. 溶液質量:溶質質量=10:1
C. 溶劑質量:溶質質量=1:1
D. 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1:9: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學知識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理智選擇、科學生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生活中的垃圾應分類回收
B.正在推廣普及的公共自行車為人們綠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C.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質、外觀和營養(yǎng)價值等
D.將地溝油和潲水油回收利用來炒菜,以達到變廢為寶、節(jié)約資源的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硝酸鉀的溶解度一定大于氯化鉀的溶解度
B.t ℃時,硝酸鉀和氯化鉀兩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一定相等
C.降低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變飽和
D.60 ℃時,100 g水中加入90 g硝酸鉀,充分攪拌,可得到硝酸鉀的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紅磷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大量白色煙霧
B.水通電后,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
C.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發(fā)出強烈的白光
D.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4分)在古代,人們常用貝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雜質不參加反應且不溶于水)和純堿為原料制取燒堿。某小組同學按題下圖所示流程進行實驗,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
(1)貝殼高溫鍛燒時,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操作I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 、玻璃棒;
(3)溶液蒸發(fā)結晶得到固體C的過程中,常用玻璃棒攪拌,其目的是 ;
【問題與發(fā)現(xiàn)】該小組同學所得固體C一定是純凈的NaOH嗎?
[猜想與假設]根據反應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學提出以下猜想:
甲:純凈的NaOH
乙: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丙:NaOH和 的混合物
【探究與驗證】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設計下列方案,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實驗操作、現(xiàn)象和結論如下表,請參與他們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內容。
實驗操作 | 現(xiàn)象 | 結論 | |
甲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酚酞試液 | 溶液變紅 | 猜想成立 |
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的 | 無氣泡產生 | 猜想不成立 |
丙 | 取少量固體C,溶于適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幾滴飽和Na2CO3溶液 | 猜想成立 |
(注意:若答對下列問題獎勵4分,化學試卷總分不超過60分。)
【反思與評價】 同學們認真研究實驗流程,討論后一致認為 同學的實驗方案不正確,理由是 。
【拓展】請設計實驗方案驗證實驗室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已經部分變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9分)能源、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
(1)目前,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常見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積極尋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經研究發(fā)現(xiàn)NH3燃燒的產物沒有污染,且釋放大量能量,有一定應用前景。
①將NH3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NH3 + 3O26H2O + 2X ;X的化學式是 。
②3O2表示的意義是 。
③NH3中氮、氫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比是 。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要盡量減少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請寫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列舉一例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4分)分類歸納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學對所學物質的分類歸納,請仔細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C組物質所屬的類別_____。
(2)在分類所列舉的物質中,有一種物質歸類錯誤,這種物質是_______。
(3)選擇分類物質中的一種,寫出一個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條件所需物質不受所列物質限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