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4432 124440 124446 124450 124456 124458 124462 124468 124470 124476 124482 124486 124488 124492 124498 124500 124506 124510 124512 124516 124518 124522 124524 124526 124527 124528 124530 124531 124532 124534 124536 124540 124542 124546 124548 124552 124558 124560 124566 124570 124572 124576 124582 124588 124590 124596 124600 124602 124608 124612 124618 124626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導下,利用元素之間的一些規(guī)律性知識來分類學習物質(zhì)的性質(zhì),就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如圖所示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寫元素符號),其氧化物的化學式為 .
(2)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
(3)元素的最高正價數(shù)與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等,請用符號表示氯元素的最高正價 .
(4)如圖所示的微粒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 (填序號),B、C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相似的原因是 ,由A和D兩種元素組成的物質(zhì)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含有相同原子團的是 ( )
A、NH4Cl NaNO3 B、NaOH Ca(OH)2 C、CaCO3 CaSO4 D、KMnO4 K2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裝置,有洗氣、儲氣等用途.在醫(yī)院給病人輸氧氣時,也利用了類似的裝置,并在裝置中盛放適量蒸餾水.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裝置可為病人供給相對濕潤的氧氣. B、導管 B 連接病人吸氧氣的塑膠管 C、該裝置可用來觀察輸出氧氣的速度 D、該裝置可用來調(diào)節(jié)輸出氧氣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根據(jù)下列裝置圖回答問題:
寫出圖中編號儀器的名稱:
① ,② ,③ ,④ .
某同學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選擇了A裝置,實驗結束時發(fā)現(xiàn)水槽中的水變成了淺紫紅色,你認為產(chǎn)生該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要收集一瓶比較純凈的氧氣,收集裝置選 (填序號,下同),若要收集一瓶比較干燥的氧氣,收集裝置 ,寫出該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已知實驗室可用加熱無水醋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來制取甲烷.發(fā)生裝置選 .用E裝置收集氣體時,當導管口出現(xiàn) 時,才開始收集;當觀察到 時,說明氣體已經(jīng)收滿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研究性學習小組選擇如圖所示某些儀器制取氣體.
(1)寫出儀器名稱a b .
(2)該小組同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此時發(fā)生裝置應該選用圖中的 ,收集氧氣的裝置可以用 或 .
(3)A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
(4)實驗結束,先 ,再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試管破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純堿是一種重要的鹽類物質(zhì),在化學工業(yè)中用途極廣.小紅同學為探究純堿的化學性質(zhì)進行了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請你幫助她將下列實驗報告填完整.
猜想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 猜想一:純堿溶液顯堿性 溶液變紅 純堿溶液顯堿性 猜想二:能與鹽酸反應 取少量純堿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化學方程式:
猜想三:能石灰水反應 取少量純堿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化學方程式:
猜想四: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 取少量純堿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化學方程式:
【交流與反思】若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與猜想二相同,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在20%的硫酸銅溶液中,溶質(zhì)、溶劑、溶液之間的質(zhì)量關系正確的是( �。�
A、溶質(zhì):溶劑=1:5 B、溶質(zhì):溶液=1:5 C、溶劑:溶液=5:6 D、溶質(zhì):溶液=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
版權聲明:本站所有文章,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著作權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權,請作者速來函告知,我們將盡快處理,聯(lián)系qq:3310059649。
ICP備案序號: 滬ICP備07509807號-10 鄂公網(wǎng)安備420185020008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