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26121  126129  126135  126139  126145  126147  126151  126157  126159  126165  126171  126175  126177  126181  126187  126189  126195  126199  126201  126205  126207  126211  126213  126215  126216  126217  126219  126220  126221  126223  126225  126229  126231  126235  126237  126241  126247  126249  126255  126259  126261  126265  126271  126277  126279  126285  126289  126291  126297  126301  126307  126315  211419 

科目: 來源: 題型:

【查閱資料1】(1)自然界中鐵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兩種(FeO極易被氧化為Fe2O3);
(2)鐵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
【實驗探究】將冷卻后的黑色物質碾碎,裝入試管,加入
 
溶液,觀察到的現象是
 
,說明鐵燃燒時濺落下來的黑色物質中還含有鐵.
Fe3O4Fe2O3
分解溫度/℃15381400-
熔點/℃--1535
【問題2】鐵燃燒的產物為什么不是Fe2O3呢?
【查閱資料2】(1)Fe3O4和Fe2O3的分解溫度、鐵的熔點見表:(2)Fe2O3高溫時分解成Fe3O4
【理論探討】根據實驗現象,并結合表中數據,可推知鐵在氧氣里燃燒時產生的高溫應在
 
之間,在此溫度范圍內Fe2O3已分解,所以鐵在氧氣里燃燒的產生是Fe3O4
【拓展延伸】(1)實驗中為了防止集氣瓶炸裂,必須
 

(2)Fe2O3高溫時會分解成Fe3O4和一種氣體,請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有些超市的食品密封包裝盒的透明蓋內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顏色
 
,就說明包裝盒破損進氣,這樣售貨員就能及時發(fā)現并處理.
(5)某種試劑可一次性鑒別這三種物質,請寫出這種試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的三種轉化過程都是在水溶液中進行的,但FeCO3和化合物Y都難溶于水.已知X、Y都是只含兩種元素的化合物,甲與乙之間可發(fā)生置換反應.請你寫出化合物Y的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化學學習小組的同學發(fā)現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沒有明顯的現象.為了證明它們發(fā)生了反應,同學們從不同角度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了實驗.
方案一:先用pH試紙測定氫氧化鈉溶液的pH,再滴加稀鹽酸,并不斷振蕩,同時測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測定的pH逐漸變小且小于7,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1)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是什么?
(2)簡述強調要“測得溶液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再滴加稀鹽酸到紅色恰好變?yōu)闊o色.說明溶液中堿性消失,從而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fā)生了反應.
該組同學實驗時出現了意外情況:氫氧化鈉中滴入酚酞變紅后,過一會紅色自動消失了.同學們猜想:
a、可能是酚酞與空氣中氧氣反應了;       b、可能是氫氧化鈉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了.
(1)為驗證猜想a,該組同學將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冷卻后滴入酚酞試液,發(fā)現紅色不會消失.“加熱”和“滴植物油”目的是
 
.實驗表明酚酞紅色消失與空氣中的氧氣無關.
(2)關于猜想b,同學們分析認為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而碳酸鈉溶液呈
 
性,
紅色不會因此消失.
(3)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氫氧化鈉溶液濃度過大時會出現上述意外現象.請你幫助他們設計實驗證明他們使用的氫氧化鈉溶液濃度過大.①實驗方法
 

②觀察到的現象
 

方案三:化學反應都伴隨有能量變化,可借助反應中溫度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該組同學將不同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各10克混合,用溫度計測定混合前后溫度的變化值(△t),記錄結果如下:
①3.65%鹽酸、2.00%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時,溫度變化為3.5℃
②3.65%鹽酸、4.00%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時,溫度變化為x℃
③7.30%鹽酸、8.00%氫氧化鈉溶液混合時,溫度變化為14℃.
你認為第②次實驗時,溫度的變化結果應該是
 
℃.
三組同學用各自不同的方法都證明了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之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他們給你留下了一道計算題,請你幫他們完成:
73克10%的稀鹽酸中加入某種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127克時,恰好完全反應.計算反應后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結合“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在制取氧氣時,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試管口放一團棉花的作用:
(3)加熱試管時應注意什么?(答一條即可)
(4)固定裝有高錳酸鉀的試管時,為什么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5)停止加熱時為什么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我市是孔孟之鄉(xiāng),儒家文化源遠流長,有很多石刻可稱為瑰寶.石刻的材質是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現在有些字跡模糊不清.石刻被腐蝕,是否是酸雨所致?回答下列問題:
(1)酸雨的成因:即使大氣沒有受到污染,正常的雨水也呈酸性(pH在5.6-7之間),原因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強,是因為雨水吸收了被污染的大氣中的(寫化學式)
 
等有害氣體.
(2)定量實驗探究:
查閱資料及定性實驗表明:
①醋酸的酸性和酸雨差不多,pH在5.6-3之間;
②酸雨(醋酸)確實能加重大理石腐蝕的程度.
③定性實驗顯示:將大理石放入pH=3的醋酸溶液中,短時間內幾乎看不到有氣泡產生.
現提供下列儀器和試劑:
【儀器】燒杯、托盤天平、鑷子、量筒、膠頭滴管.
【藥品】pH=5.6的普通雨水、pH=3的醋酸溶液、大理石薄片.
請你設計一個“定量實驗方案”,證明石刻被腐蝕,主要與酸雨有關,與普通雨水無關.
實驗內容與步驟應得到的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已知A、B為兩種黑色粉末,D為紅色單質.A、B、C、D、E五種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請回答:
(1)C的化學式為
 
;D的化學式為
 

(2)A中金屬元素的化合價是
 

(3)反應①的化學方程式為
 

(4)若B為氣體,滿足條件也會得到C、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現有碳、氫、氧、鈣四種元素,請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多種元素,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的化學式:
(1)防毒面具中的主要成分
 
; 
(2)一種人體內含量最多的氧化物
 
;
(3)含碳元素的兩種氧化物
 
;
 

(4)含有三種元素的化合物(寫兩種)
 

(5)空氣中含量較多又有具給呼吸的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張宇同學在實驗室發(fā)現了一瓶敞口放置的過氧化氫溶液,他認為該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減小了,需要重新測定溶質的質量分數并更換試劑瓶的標簽.他做了如下實驗:
①稱量該溶液34.0克倒入燒杯中;
②再向燒杯中加入0.5克二氧化錳,至不再放出氣體為止.
③稱量反應后燒杯內混合物的質量為33.7克.
(1)該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減小的理由是
 
;
(2)計算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鈉、碳酸鈉、硫酸銅、氯化鋇、硝酸鋇、硝酸鉀中的幾種物質組成.做下列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①將此固體粉末加入足量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層清液無色.
②向①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產生無色氣體.
③濾出②中的沉淀,向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據以上現象推斷: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2)某實驗室的廢液中,可能含有氯化鐵、硫酸、硫酸鈉、氯化鈉、氫氧化鈉,碳酸鈉和硝酸鋇中的一種或多種.初三化學課外活動小組的同學對廢液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取廢液觀察,為無色溶液;
②取少量廢液,向其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繼續(xù)加入稀硝酸,無明顯現象;
③另取少量廢液,向其中加入鐵粉后,產生大量氣泡.
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推斷:廢液中肯定含有
 
,肯定不含有
 
,不能確定是否含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據2000年12月18日《廈門日報》“學;瘜W實驗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國數以萬計的高校、中學的化學實驗室每天都排放著成分復雜的污染物.為此學;瘜W研究小組的同學擬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目的】測試剛做完實驗的室里(甲)空氣中全部酸性氣體的含量.
【實驗步驟】(1)取樣:因實驗在另一間沒有污染的實驗室(乙)進行,請你設計出取出適量化學實驗室(甲)空氣樣品的方法:
 

(2)如圖:圖中有一處連接錯誤是
 
(填A.B.C)按改正后的裝置將取得的氣體進行實驗,圖中裝置A的作用是
 
,裝置C的作用是
 
.若酸性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硫,請寫出其在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計算:若取樣品氣體為100mL,裝置C計數99.0mL,則實驗室(甲)空氣中總酸性氣體含量約為
 
%.計算式為:總酸性氣體含量=
總酸性氣體體積
取樣總體積
×1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