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比較相同濃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對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組進行了如下探究:
(1)請寫出H2O2溶液用FeCl3作催化劑分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如圖甲,可通過觀察_____來定性比較兩者的催化效果,該實驗控制的變量有_______。
(3)如圖乙,實驗前檢查該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要定量比較兩者的催化效果,可測量生成等體積氣體所需的____________。
(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種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鐵離子起催化作用;猜想2:水分子起催化作用;猜想3:____起催化作用。
小明同學認為可以排除猜想2,他這樣認為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
(1)t1℃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____g,該溫度下a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___。
(2)將c物質從其溶液中分離出來的常用方法是__。
(3)將t2℃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降溫到t1℃后(降溫過程中溶劑的質量不變),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中混有少量雜質乙,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進行提純
B.t3℃時,將甲、丙的飽和溶液降溫,甲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減小,丙不變
C.t2℃時,甲、丙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甲>丙
D.t1℃時,60g水中溶解18g甲可得到其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煉鐵廠對本廠購進的赤鐵礦樣品(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進行分析。取20g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219g稀鹽酸時恰好完全反應,過濾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235g
(假設雜質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不考慮實驗中溶液的質量損失)。
請計算:
(1)赤鐵礦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shù)為 %。
(2)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結果精確到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把一根潔凈的鐵釘放入稀硫酸中,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在鐵釘表面產(chǎn)生氣泡 ②溶液由無色逐漸變?yōu)闇\綠色 ③鐵釘?shù)馁|量增加 ④溶液的質量減輕.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常溫下,銅制品生銹可生成綠色的銅綠。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下列相關探究。
探究一:甲組同學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銅片生銹的必要條件。
【猜想】常溫下,銅生銹可能與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有關。
【實驗】利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持續(xù)觀察一個月。
他們觀察到只有實驗①中銅片表面生銹,實驗②、③、④中銅片始終無明顯變化。
【解釋與結論】
(1)試管中的蒸餾水要預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④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得出“銅生銹一定與二氧化碳有關”的結論,依據(jù)的兩個實驗是________(填序號)。
(4)由上述實驗推知,銅生銹的條件是與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同時接觸。
【反思與評價】
(5)在做猜想與假設時,同學們認為銅生銹與氮氣無關,其理由是_________。
(6)欲進一步證明銅綠中含有碳酸鹽,所需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乙組同學探究加熱銅綠會生成什么物質。
他們與老師一起進行了下圖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中,觀察到試管口有無色液體產(chǎn)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完成后,試管內(nèi)固體由綠色變?yōu)楹谏?/span>
(7)他們經(jīng)過討論,猜想黑色固體可能是氧化銅或者是炭粉,或者是二者的混合物。乙組同學繼續(xù)實驗,取少量黑色固體于試管中,____________(填實驗操作以及現(xiàn)象),證明只有氧化銅。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足量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餾水,欲配制10%的NaOH溶液100g,需要20%的NaOH溶液
A.95 g B.10 g C.50 g D.10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