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0.圖1為人體消化系統(tǒng)部分形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2為淀粉、蛋白質、脂肪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程度的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1中,能夠分泌膽汁的結構是[①]肝臟,其分泌的膽汁能參與圖2中[Z]曲線代表的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
(2)圖2中Y代表蛋白質的消化曲線,在圖1中[③]胃中被初步消化,其消化的最終產物是氨基酸.
(3)小莉是一名七年級的女生,平時很少運動,又喜愛甜食,體重增加很快,她希望自己身材苗條,所以每天很少吃飯,只吃零食和一些水果.你認為她的做法對嗎?不對,請你給她提出一些建議:均衡營養(yǎng),加強鍛煉.

分析 圖一中:①是肝臟、②是小腸、③是胃、④是胰腺.
圖二中:A表示口腔、B表示食道、C表示胃、D表示小腸、E表示大腸;曲線X代表的物質自口腔開始消化,在小腸內被消化完,此物質應為淀粉;曲線Y代表的物質在胃內開始被消化,在小腸內被分解完畢,此物質應為蛋白質;曲線Z代表的物質只在小腸內被消化,此物質應為脂肪.

解答 解:(1)圖一中,能夠分泌膽汁的結構是①肝臟,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膽汁儲藏在膽囊中,再經導管流入②小腸內.膽汁雖然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Z脂肪的消化.
(2)曲線Y代表的物質在胃內開始被消化,在小腸內被分解完畢,此物質應為蛋白質.蛋白質的消化是從③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
(3)甜食或零食的主要成分是糖類,糖類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并且平日很少運動,則會造成營養(yǎng)過剩,這些物質在體內轉化為脂肪儲存在皮下,造成肥胖,使體重增加很快.每天很少吃飯,只吃零食和一些水果,會因糖類、蛋白質攝取不足,造成營養(yǎng)不良,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應該一日三餐,按時進餐,均衡攝取五類食物,加強鍛煉,保持健康體重.
故答案為:(1)肝臟;Z;
(2)蛋白質;③胃;氨基酸;
(3)不對;均衡營養(yǎng),加強鍛煉.

點評 掌握消化系統(tǒng)的組成和各器官的功能及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過程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某同學吃東西習慣性偏食、挑食,近段時間常感到頭暈乏力,他可能是患了( 。
A.肌無力B.貧血C.神經炎D.佝僂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科學家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遺傳物質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現(xiàn)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使得這種轉基因生物發(fā)生了能遺傳的變異,這一技術被稱為(  )
A.克隆技術B.轉基因技術C.雜交育種技術D.嫁接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8.“六一”兒童節(jié),小麗在舞臺上既唱又跳,消耗了很多能量,其表演消耗的能量主要來自于( 。
A.糖類B.脂肪C.蛋白質D.維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人在呼吸時不能同時進行的生理活動是( 。
A.吞咽B.咀嚼C.心跳D.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5.某中學生物科技活動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三種處理(見表)
試管編號123
饅頭碎屑適量碎屑適量饅頭塊適量
唾液有無2mL唾液A2mL唾液
是否攪拌充分攪拌充分攪拌不攪拌
震蕩或保溫37℃溫水中保持10分鐘
加入碘液2滴
結果不變藍變藍變藍
請回答下列問題:
(1)1、2、3三支試管中的饅頭數(shù)量應該相同,以便于控制變量.
(2)為了證明唾液對饅頭有消化作用,在2號試管的A處應加入2mL清水,作為1號試管的對照實驗.
(3)1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唾液淀粉酶能將淀粉分解為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色.
(4)為了證明“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對饅頭有消化作用,應選用1、3(填試管編號)兩只試管進行對照實驗.
(3)根據(jù)第(4)小題,你認為吃飯時應該B.
A.狼吞虎咽   B.細嚼慢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2.遺精和月經是青春期的發(fā)育特點√(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9.實驗探究:
為了探究“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用兩只塑料水槽分別裝有等量的自來水,設為甲、乙兩組;
②分別在甲、乙兩個水槽中放入10只生長狀況不同的蝌蚪;
③在甲水槽中加入適量的甲狀腺激素,乙水槽不加;
④給蝌蚪定時定量喂飼料,并進行觀察和記錄.
(1)這個實驗中的變量應該是甲狀腺激素,該實驗的對照組是乙組.
(2)在進行觀察記錄時,應當記錄的項目包括:餌料量,水溫等環(huán)境條件和蝌蚪的情況.
(3)預測實驗的結果:甲水槽中的蝌蚪提前發(fā)育成成蛙,乙水槽中的蝌蚪按正常時間發(fā)育.
(4)該實驗的結論是:甲狀腺激素有促進蝌蚪發(fā)育的作用.
(5)該同學所設計的實驗中,有兩個不足,請你加以改進完善:
①用兩只塑料水槽分別裝有等量的池塘水或河水,設為甲、乙兩組;
②分別在甲、乙兩個水槽中放入10只生長狀況相同的蝌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0.春天池塘里的水逐漸變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大量繁殖?( 。
A.藻類植物B.蕨類植物C.苔蘚植物D.種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