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結合人體消化系統(tǒng)結構模式圖和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回答問題:

(1)位于“平衡膳食寶塔”第一層級食物,為我們提供主要營養(yǎng)物質是糖類,該物質在消化系統(tǒng)中開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被徹底消化后形成的產物是葡萄糖.
(2)第五層食物開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腸,其徹底消化后形成的產物的消化過程必須經過[④]肝臟 分泌的膽汁乳化下進行,膽汁分泌后暫時儲存在膽囊.
(3)夜盲癥、壞血病的患者建議多吃“平衡膳食寶塔”中第二層級以補充相應的維生素.
(4)營養(yǎng)學家還指出,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比為3:4:3.

分析 從圖中可知: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臟、⑤胃、⑥胰腺、⑦小腸、⑧大腸、⑨肛門.
“平衡膳食寶塔”是根據(jù)平衡膳食的原則轉化成各類食物的大致比例,并以直觀的寶塔形式表示出來,在“平衡膳食寶塔”第一層的食物需要量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第五層需要量最少,第一層為谷類,主要提供能量;第二層為蔬菜和水果類主要提供維生素;第三層為魚肉類、第四層為奶豆類,第三層、第四層主要提供蛋白質和鈣質;第五層為脂類,主要提供脂肪.為了做到合理營養(yǎng),按“平衡膳食寶塔”均衡攝取五類食物,以避免營養(yǎng)不良和營養(yǎng)過剩.六類營養(yǎng)物質和膳食纖維都是人體所必需的,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于糖類.人每天攝入最多的應該是米、面等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攝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左右.

解答 解:(1)根據(jù)平衡膳食寶塔圖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寶塔”第一層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類等食品,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淀粉.淀粉的消化開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被徹底分解為葡萄糖.(2)第五層食物是脂肪、油和糖果等食品,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脂肪,脂肪的消化開始于小腸,肝臟分泌的膽汁先儲存在膽囊中,通過導管流入小腸,將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徹底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夜盲癥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A所引起的疾。例l出血是由于人體缺乏維生素C所引起的疾。伞捌胶馍攀硨毸笨梢钥闯觯枰a充第二層食物,因為含維生素和無機鹽豐富的蔬菜、水果類較多.
(4)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必須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在每日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30%左右.
故答案為:(1)糖類;口腔;葡萄糖  
(2)小腸;④肝臟;膽囊 
(3)二  
(4)3:4:3.

點評 解答此類題型時,既要熟知平衡膳食寶塔中的每層食物的作用,又要熟知人體消化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缺少任意環(huán)節(jié)都會給解題帶來麻煩.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據(jù)報道,北京孔廟內有101棵古柏和3棵古槐已有700多年樹齡,最短的也在100年以上.飽經風霜的樹干隨處可見被害蟲侵蝕的痕跡.據(jù)調查,古樹上有紅蜘蛛、蚜蟲、草蛉、七星瓢蟲、麻雀、花喜鵲等6種動物,它們之間的關系可用如下食物網(wǎng)簡圖表示.請結合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在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共有8條食物鏈.
(2)該食物網(wǎng)中的古樹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生產者,紅蜘蛛、蚜蟲是危害古樹的害蟲,它們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中的初級消費者.
(3)在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大量地捕殺麻雀和花喜鵲,則紅蜘蛛、草蛉和蚜蟲的數(shù)量會增加,給古樹帶來危害,結果導致生態(tài)平衡被破壞.由此可見,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4)除此以外,動物在自然界中還能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幫助植物傳播種子、傳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某實驗小組在做有關甲狀腺激素的實驗,有同學提出“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蝌蚪發(fā)育的作用”這個問題,現(xiàn)在實驗室有一些小蝌蚪和甲狀腺激素,請你設計一個對照試驗來證明這個問題.
(1)提出問題: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蝌蚪發(fā)育的作用嗎??
(2)作出假設: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蝌蚪發(fā)育的作用.
(3)制定計劃:該實驗的變量是甲狀腺激素.
將蝌蚪平均分成兩組A和B,向A組中加入甲狀腺激素,B組不加,然后放在完全相同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一段時間.
在以上實驗中,對照組是B組.
(4)實施計劃.
(5)得出結論:我們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A組中的蝌蚪發(fā)育成青蛙所需要的時間短..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我們得到的實驗結論:甲狀腺激素具有促進蝌蚪發(fā)育的作用.
(6)表達與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如圖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圖中最長的一條食物鏈是:草→鼠→蛇→鷹1.
(2)圖中鷹和兔的關系是捕食關系,鷹和狐的關系是競爭關系.
(3)圖中處于第二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鼠、兔.
(4)此生態(tài)系統(tǒng)圖中未表示出來,但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如圖是小麗在10倍物鏡下觀察到的物像,若她想看到完整的字母物像,下列方法正確的是( 。
A.用4倍物鏡B.用40倍物鏡C.將標本往上移動D.將標本向下移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是關節(jié)模式圖,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關節(jié)的基本結構包括關節(jié)面、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腔.
(2)能把相鄰兩骨牢固連接起來的結構是[1]關節(jié)囊,其外面還有堅韌的韌帶.
(3)關節(jié)的特點是既牢固又靈活.
(4)關節(jié)中的[3]關節(jié)頭從[5]關節(jié)窩中滑脫出來的現(xiàn)象叫做脫臼.
(5)某人患關節(jié)炎后,感覺脹痛,醫(yī)生用針管抽出大量渾濁的滑液.這是關節(jié)囊分泌功能異常,致使關節(jié)腔內滑液過多.
(6)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收縮時,就會牽動骨繞著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7.請仔細閱讀下面材料,分析并回答問題:
據(jù)新華社消息,我國自行建立的第一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有人綜合密閉實驗系統(tǒng)--“月宮一號”完成實驗任務,三位實驗人員經過105天的科學實驗于2014年5月20日成功出艙.“月宮一號”由1個綜合艙和2個植物艙和2個植物艙組成,總面積160平方米,總體積500立方米.“月宮一號”是能與地球媲美的“微型生物圈”.可實現(xiàn)航天員在遠離地球的太空長期生活的目標.
(1)“月宮一號”之所以可稱為“微型生物圈”,是因為它具備了構成生物圈的基本要素,即它包含了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
(2)“月宮一號”內的實驗人員呼吸需要的氧氣是通過植物艙內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的,而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則被植物艙內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所消耗.
(3)“月宮一號”內實驗人員的生存不僅需要營養(yǎng)物質,還必須保障生活環(huán)境氧氣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月宮一號”實驗還說明地球仍是人類和其他生物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4.鼠是一種令有厭惡的動物,它們四處打洞,啃嚙莊稼,它有非常強的繁殖能力,即使人類將鼠類中的98%消滅掉,它們也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大量繁殖,重新恢復到正常的數(shù)量,而且它們的學習能力特別強,一種捕鼠方法一旦被老鼠識破,以后就很難用同一種方法來捕捉它們了.
(1)鼠的繁殖能力強,這與它胎生、哺乳的繁殖方式有關.
(2)鼠“四處打洞,啃嚙莊稼”這一些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這類行為是由遺傳物質決定的.
(3)文中說一種捕鼠的方法不能久用,是因為鼠有后天性行為,它是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5.營群體生活的動物,群體內部不同成員之間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這樣的行為叫做社會行為.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重要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