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9.若圖是被子植物番茄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番茄一般用種子繁殖后代,這種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
(2)①、②、③合稱雌蕊,它屬于花的主要部分.
(3)受精作用完成后,④所示的胚珠繼續(xù)發(fā)育成種子.
(4)如果現在我們急需培育大量番茄幼苗,而通過播撒種子不能完成,你的建議是
進行組織培養(yǎng),這種方法和用種子播撒不同的是繁殖速度快;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

分析 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圖中①柱頭,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

解答 解:(1)番茄用種子繁殖后代,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2)(2)圖中①是柱頭、②是花柱、③子房這三部分合稱雌蕊,雌蕊和雄蕊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直接關系,因此,是花的主要部分.
(3)受精完成后,花蕊、花冠等結構都逐漸凋落,子房卻慢慢膨大起來,其中子房壁發(fā)育成果皮,子房中的④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受精卵發(fā)育成胚,子房發(fā)育成果實.
(4)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指的是在無菌的條件下,將植物的莖尖、莖段或是葉片等切成小塊,培養(yǎng)在特制的培養(yǎng)基上,通過細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漸發(fā)育成完整的植物體.利用組織培養(yǎng)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個體.如果現在我們急需培育大量番茄幼苗,而通過播撒種子不能完成,可以運用組織培養(yǎng)的方法,組織培養(yǎng)繁殖速度快;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
故答案為:(1)有性;
(2)雌蕊;
(3)胚珠;
(4)進行組織培養(yǎng);繁殖速度快;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

點評 明確有性生殖的特點是解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同學在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活動中,得到了如表的數據,請你根據此表回答問題: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
紙片的顏色開始數目幸存者數開始數目幸存者數開始數目幸存者數開始數目幸存者數開始數目幸存者數
1772112361751226625
174120000000
1741261839130
17393926130
164121300000
16393939130
(1)根據所記錄的數據,實驗所用的布料應該是紅色.
(2)同學們“捕捉”的大部分不是與背景顏色相似的“獵物”,這說明D.
A.同學們不喜歡背景顏色
B.同學們不愿意獵取到背景顏色的“獵物”
C.同學們不易獵取到背景顏色的“獵物”
D.背景顏色是保護色
(3)通過上面的模擬探究,請你分析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體原來都存在著各種顏色變異,只有與環(huán)境顏色相近的變異個體容易存活;這樣的個體一代代得以生存和繁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關于蝗蟲外骨骼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長在身體表面B.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
C.隨蝗蟲的生長而增長D.能防止體內水分散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7.如圖為長頸鹿進化示意圖,據圖回答:

(1)圖①說明古代長頸鹿祖先的個體之間頸的長短存在著差異.
(2)圖②說明地球環(huán)境變得干旱、缺乏青草時,頸長的個體容易生存下來.那么,長頸的變異就是有利變異,短頸的變異是不利變異.
(3)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如圖所示的現象古代的長頸鹿個體之間存在著頸長、頸短的差異,頸長的個體由于能夠吃到高處的樹葉而容易存活下去,頸短的個體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死亡.
(4)從長頸鹿的進化過程看,頸長的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
(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病毒必須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這類生物的營養(yǎng)方式是異養(y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5.下列哪項不是毛細血管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充分進行物質交換的特點.( 。
A.毛細血管的內徑比較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B.毛細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C.管腔很小,管內血液速度最慢
D.毛細血管的起始端與最小的靜脈相連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睪丸的作用( 。
A.產生精子B.產生尿液C.排出精子D.輸送精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根據生態(tài)學的原理,要使能量流經食物鏈的總消耗量最小,人們應采取下列哪一種食物結構( 。
A.以禽類、蛋類為主B.以淡水養(yǎng)殖的魚蝦為主
C.以谷物和植物蛋白為主D.以豬肉等家畜的肉類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國某海島的天然林覆蓋率在1956年為25.7%,1964年降為18.7%,1981年僅為8.5%了,并且因遮蔽地面的程度大大降低,從而導致坡壘等珍稀樹種瀕臨滅絕,有的珍貴植物已經絕跡.
材料二  我國西北某縣野生甘草的面積在1967年為4萬公頃,30年后竟有一半被挖盡.我國的野馬已經絕跡,野駱駝等野生動物也瀕臨滅絕.
材料三  一種原產日本的林業(yè)害蟲,于20世紀80年代侵入我國華南沿海地區(qū),并且由于缺少天敵而迅速蔓延開來.據1990年統(tǒng)計,這種害蟲使該地區(qū)13萬多公頃的馬尾松林枯死.
(1)材料一說明造成野生生物瀕危或滅絕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和破壞.
(2)材料二說明造成這些野生生物資源明顯減少或滅絕的原因是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和破壞;及過度(掠奪式的)開發(fā)利用.
(3)材料三說明由于外來物種入侵到缺少天敵的地區(qū),使得這些地區(qū)原有物種受到威脅.
(4)以上材料說明每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并且與其他的生物種類相聯系,若某種生物的數量減少或滅絕,必然會影響它所在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5)為了世界的豐富多彩,為了減少物種的喪失,你有什么好的建議?保護生物的棲息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6)作為一名公民,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應該怎樣做?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觀念,建立正確的生態(tài)學觀點,關注生物物種目前的生存狀況,分析對其生存產生影響的各種環(huán)境因素,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中.自己不做危害生物物種的事情,看到他人有危害生物物種和破壞生物生存環(huán)境的行為,應制止并報告有關政府部門,并舉行保護當地珍稀動植物的宣傳活動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