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北極凍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主要有地衣和苔蘚,動物主要有狼、馴鹿、北極狐、北極熊、雷鳥、雪兔等,請回答.
(1)苔蘚植物通過孢子進行繁殖.
(2)雷鳥飛行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雷鳥身體結構與氧氣及時供應有關的特點是心臟四腔和具有氣囊.
(3)雷鳥具有季節(jié)性換羽毛的行為,從行為的獲得看,這先天性 行為.
(4)地衣是真菌和藻類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分析 1、植物根據(jù)生殖細胞的不同可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用種子來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鳥類會飛行,其結構特征總是與其生活相適應的.如前肢變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適于飛行;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阻力;體內(nèi)有氣囊,輔助肺完成雙重呼吸,可以供給充足的氧氣;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腸很短,能減輕體重;胸肌發(fā)達,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
3、地衣是由真菌和藻類兩種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解答 解:(1)苔蘚植物的生殖方式屬于孢子生殖,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沒有真正的根,因此無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雖然有了莖和葉,但莖、葉內(nèi)無輸導組織,不能為植株輸送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zhì)供其利用,所以苔蘚植物比較矮小.
(2)雷鳥呼吸為雙重呼吸,氣體交換的場所是肺,氣囊輔助呼吸.除此還有心臟四腔,循環(huán)路線有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動脈血和靜脈血完全分開,呼吸用肺,運輸氧氣的能力強,有利于有機物的分解,為身體和生命活動提供足夠的能量.
(3)雷鳥具有季節(jié)性換羽的行為受遺傳物質(zhì)的控制,屬于先天性行為.
(4)地衣是由真菌和藻類兩種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類含有葉綠體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真菌提供有機物,真菌通過分解作用可以產(chǎn)生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能為藻類提供水、無機鹽,這種對雙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當兩者分開時,真菌得不到有機物無法生存,而藻類也因得不到足夠的水、無機鹽生長不良,因此它們都不能獨立生活.
故答案為:(1)孢子;
(2)心臟四腔;具有氣囊;
(3)先天性;
(4)藻類.

點評 解此題的關鍵是掌握苔蘚植物的特征、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及真菌和藻類共生.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8.以下為研究兔紅細胞在不同濃度NaCl溶液中的形態(tài)變化的實驗:
(1)材料與用具:兔紅細胞稀釋液、質(zhì)量分數(shù)為1.5%的NaCl溶液、蒸餾水、試管、顯微鏡等.
(2)實驗過程:
①配置質(zhì)量分數(shù)由低到1.5%的NaCl溶液,分別等量加入各支試管中.
②向上述各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兔紅細胞稀釋液,放置一定時間.
③取兔紅細胞稀釋液和上述試管中的紅細胞稀釋液制作裝片,用顯微鏡觀察并比較紅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
(3)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回答:①此實驗設計依據(jù)的原理動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②該實驗設置的對照組為兔紅細胞在0.9%NaCl溶液中的形態(tài);該實驗的記錄表一般包含哪些內(nèi)容?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兔紅細胞形態(tài)變化,及變化的原因(寫出具體內(nèi)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如圖畫了四種細胞,但其中標注有多處錯誤,數(shù)一數(shù),這些錯誤有多少處?( 。
A.2處B.4處C.6處D.8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夏天,食物容易發(fā)餿,引起食品腐敗的主要原因是(  )
A.營養(yǎng)物質(zhì)缺少B.有機物分解雜亂
C.食品中的細菌、真菌繁殖速度快D.食品中有機物分解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既是食物的通道又是空氣的通道的是(  )
A.B.C.D.食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一次小強送一位受傷的人到醫(yī)院搶救,這位傷員需要輸血,但儲存的血用血恰好用完,需要臨時找人獻血,而在場的人沒有與傷員血型相同的.這時,小強挺身而出,挽起袖子說:“我是萬能軫血者,抽我的血.”請問:
(1)你知道小強的血型是ABO血型中的O型.
(2)這次小強給傷員輸了200ml血液,會影響他的健康嗎?簡要說明理由.不會;因為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失血木超過400毫升,所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可以在短期內(nèi)得到補充而恢復正常,不會影響身體健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0.如圖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一部分,據(jù)圖回答問題:
(1)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沒有非生物成分部分,生物部分還缺少分解者.
(2)根據(jù)圖中的捕食關系,完成食物鏈:草→鼠→蛇→貓頭鷹.
(3)假如蛇的數(shù)量大量減少,青蛙的數(shù)量將先增加后減少.
(4)為了保護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利用生物防治害蟲,你認為應大力保護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哪些動物?青蛙蛇.
(5)為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提供物質(zhì)和能量的是草.
(6)“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引起草地季節(jié)性變化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溫度;“枯草”在草地上不能長久留存,是因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把枯草分解成了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
(7)為了殺滅害蟲,向草地大量噴灑殺蟲劑,你認為這會對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什么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屬于糖類
B.體育鍛煉是減肥的好方法,因為它可以消耗體內(nèi)多余的脂肪
C.一個人每天攝取大量的水和脂肪就能夠生存
D.蛋白質(zhì)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是桃花的結構和果實的結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中填寫序號,“橫線”內(nèi)填寫文字.)

(1)桃花結構中,雄蕊由[1]花藥和[2]花絲組成.
(2)受精的過程:是花粉管進入胚珠后,釋放出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并最終發(fā)育成新植物體的幼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