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某同學為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進行了如下實驗,該實驗要探究的是以下哪方面的作用( 。
實驗步驟A試管B試管
步驟一加入等量饅頭碎屑
步驟二加入2ml唾液加入2ml清水
步驟三攪拌均勻
步驟四37℃的溫水中10分鐘
步驟五滴入碘液
步驟六不變藍變藍
A.牙齒的咀嚼B.舌頭的攪拌C.唾液的消化D.三者都有

分析 (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

解答 解:從表格中看出,A試管與B試管唯一不同的變量是唾液,其它條件如牙齒的咀嚼(饅頭碎屑)、舌頭的攪拌(攪拌均勻)、溫度和時間等都相同.因此該實驗要探究的是唾液的消化作用.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8.動、植物細胞的共有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zhì)、細胞核.植物細胞區(qū)別于動物細胞的結構是細胞壁、葉綠體、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把一條小魚深埋在一棵大樹的根旁,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以后,小魚不見了,其原因是( 。
A.被樹根吸收了B.被水沖走了
C.被腐生細菌分解了D.被貓挖出吃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6.胎兒是通過吸吮乳汁獲得營養(yǎng)的×.(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恐龍滅絕的地質(zhì)年代為( 。
A.中生代末期B.新生代C.古生代中期D.古生代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關于昆蟲不完全變態(tài)的發(fā)育過程,表述正確的是( 。
A.受精卵→幼蟲→蛹→成蟲B.受精卵→幼蟲→成蟲
C.受精卵→成蟲→蛹D.若蟲→成蟲→蛹→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圖表示a、b、c以及細胞核、細胞五者之間的關系,其中正確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血細胞中(  )男女差異最大.
A.白細胞B.紅細胞C.血小板D.血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7.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金字塔中,貯存能量最多的成分是(  )
A.生產(chǎn)者B.初級消費者C.次級消費者D.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