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擬南芥(如圖一)是一種十字花科植物,被科學家譽為“植物中的果蠅”廣泛用于植物遺傳學的研究。擬南茶體細胞中只有5對染色體,2號染色體上的突變基因能使擬南芥植株提前開花(簡稱早花,與晩花是一對相對性狀)�,F將兩株早花擬南芥作為親本進行雜交,收集種子種植下去,觀察子代擬南芥的花期并統(tǒng)計數據,將其結果匯成如圖二所示柱狀圖,請分析作答:
![](http://thumb.zyjl.cn/questionBank/Upload/2019/11/16/08/02195594/SYS201911160807377898481812_ST/SYS201911160807377898481812_ST.001.png)
(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晚花是_____性狀。如果控制早花、晚花的基因用F和f表示,則子代早花的基因組成是_____。
(2)為了確定圖二中某早花植株的基因型,選取該植株與晚花擬南芥雜交,收集種子種植下去,觀察子代擬南芥的花期:①若_____,則該早花植株的基因型為FF;②若子代既有早花,也有晚花,則該早花植株的基因型為Ff。
(3)科學家發(fā)現催促植物開花的基因F還具有調整葉片氣孔開閉的作用,有利于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科學家成功地將該基因轉入到水稻的細胞中,提高了水稻對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產量。這說明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_____,這項生物技術稱為_____。
(4)果蠅也是遺傳學研究中常用的實驗材料,其發(fā)育經過_____四個時期。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長翅幼蟲在25℃環(huán)境下發(fā)育成長翅果蠅;在35~37℃環(huán)境下,部分長翅幼蟲發(fā)育成殘翅果蠅。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狀表現是由_____共同作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