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網 > 初中生物 > 題目詳情
18.近年來,行人被“流浪犬”咬傷的事件呈上升趨勢,狂犬病發(fā)病率也隨之升高.狂犬病是一種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急性傳染病,一旦發(fā)病,致死率百分之百.為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地方政府組織專門力量,大力整頓“流浪犬、病犬”.
(1)狂犬病的病原體是狂犬病毒.
(2)福州市大力整頓病犬,這是預防傳染病流行措施中的A
A.控制傳染源        B.切斷傳播途徑        C.保護易感人群
(3)人被犬咬傷后,還應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從免疫的特點來看,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填“非特異性免疫”或“特異性免疫”)

分析 (1)病毒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內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不能獨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細胞里才能進行生命活動.一旦離開就會變成結晶體.
(2)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指能引起傳染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傳染病若能流行起來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三個環(huán)節(jié),所以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3)非特異性免疫是生來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對多種病原體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線.
(4)特異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線,產生抗體,消滅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對特定的病原體有防御作用.是患過這種病或注射過疫苗后獲得的.

解答 解:(1)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因此狂犬病的病原體是狂犬病毒,它的個體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有由內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質外殼組成.
(2)病犬是能夠散播病原體的動物屬于傳染源,因此福州市大力整頓病犬,這是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控制傳染源.
(3)狂犬疫苗是減毒或脫毒的病原體,接種疫苗是為了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抵抗狂犬病的抗體,因此人被犬咬傷后,應在24小時內注射狂犬病疫苗.從免疫特點來看,這種免疫屬于特異性免疫.
故答案為:
(1)狂犬病毒;
(2)控制傳染源;
(3)特異性免疫.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結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8.如圖為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寫出圖中所示結構的名稱:
a腎小球b腎小囊 c腎小管.
(2)圖中a、b合稱為腎小體,a、b、c合稱為腎單位.
(3)當血液流經a時,血漿中的大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及尿素等物質過濾到b中形成原尿.b中液體與血漿相比,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質外,其它成分相似.
(4)圖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c.
(5)與流入腎臟的血液相比,從腎臟流出的血液中尿素減少的最多.
(6)若驗尿發(fā)現(xiàn)某人的尿液中含有紅細胞、蛋白質等,發(fā)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9.鼠婦是一種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我們經常可以在花盆、石塊下面發(fā)現(xiàn)它們,它們的身體扁平,呈長橢圓形,
有多對足.當我們搬開花盆和石塊,鼠婦很快就爬走了,這是為什么呢?是我們搬動花盆和石塊驚嚇了它們,還是它們怕見光呢?為探討這一問題,我們通過實驗來證明.(1)提出問題: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嗎?
(2)作出假設: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3)制定計劃:本實驗中的量變是光照,在設計實驗時,給鼠婦提供了陰暗和明亮 兩種環(huán)境,觀察鼠婦對環(huán)境的選擇.
(4)得出結論: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下列哪項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
A.生物都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B.生物都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
C.生物都能在水中生活D.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松樹和桃樹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 。
A.松樹的果實內有種子B.松樹沒有果實,種子裸露在外面
C.松樹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保護著D.松樹的球果包被著果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人體在平靜吸氣時,呼吸肌的活動是( 。
A.肋間外肌肉收縮、膈肌舒張B.肋間外肌肉舒張、膈肌舒張
C.肋見間外肌肉收縮、膈肌收縮D.肋間外肌肉舒張、膈肌收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0.如圖是蝗蟲的外部形態(tài)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蝗蟲在分類上屬于昆蟲,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昆蟲的體表有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體內柔軟器官、防止水分蒸發(fā)的作用.
(2)昆蟲在分類上屬于節(jié)肢動物,下列不屬于節(jié)肢動物的是D. 
A、蜘蛛      B、蜈蚣      C、蝦       D、沙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1.某同學為探究“環(huán)境污染物對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響”,利用甲、乙、丙三個相同的魚缸,進行了如表所示的實驗,試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魚缸 甲 乙 丙
 實驗步驟 ① 各加入等量陽光下放置幾天后的清水
 ② 加入5克食醋 加入5克洗滌劑 不加入物質
 ③ 從池塘中采集150粒青蛙受精卵,平均放入三個魚缸中
 ④ 將三個魚缸同時放在相同的適宜環(huán)境中,定時觀察記錄現(xiàn)象
 現(xiàn)象結果 29粒蛙卵未孵化 32粒蛙卵未孵化3粒蛙卵未孵化
(1)該同學的實驗方案中,作為對照組的是哪一個魚缸?丙;實驗步驟④中,需要定時觀察記錄的內容是卵的孵化率.
(2)根據(jù)該同學記錄的現(xiàn)象結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環(huán)境污染影響蛙卵的孵化率.如果該同學在甲、乙、丙缸各只用5粒蛙卵進行實驗,還一定能得到與表中一致的現(xiàn)象結果嗎?試分析說明:不能、因為蛙的受精卵數(shù)量太少,偶然性較大,難以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3)通過本實驗,該同學還發(fā)現(xiàn)青蛙的發(fā)育和其它脊椎動物有不同之處,其受精卵孵化出的幼體要經過變態(tài)發(fā)育才能成為幼蛙.
(4)如果把丙缸中發(fā)育成的幼蛙均分成A,B兩組,然后把A組的皮膚表面涂上一層油脂,B組的皮膚不作處理,然后觀察對比它們口腔張合的速度(即呼吸速頻率),則結果是A組的呼吸較快,原因是皮膚涂上油脂后不能輔助呼吸,肺的呼吸負擔增加,所以呼吸頻率就會增加.
(5)青蛙的生殖和發(fā)育必須在水域環(huán)境中進行,其生殖發(fā)育特點可以概括為:雌雄異體,體外受精、變態(tài)發(fā)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對調查方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的目的和對象
B.要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C.調查時可憑個人感覺記錄
D.對調查的結果要認真整理、分析,有時還需要進行數(shù)學統(tǒng)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