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地球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是獵豹,那么跑得第二快的動物是誰呢?這塊銀牌屬于北美大平原上的一種食草動物--叉角羚.據(jù)測算,它們跑起來最快可達88公里/時,還能以56公里/時以上的速度一口氣跑上四分鐘.如此驚人的奔跑能力,比狼、灰熊和美洲獅等當?shù)厥橙鈩游锍鎏,幾乎“沒有意義”.此外,特殊的身份結構也讓他們付出了耐寒能力差、不擅長跳躍障礙等代價.那么,叉角羚到底為何會演化成這個樣子呢?
古生物學家估計,在北美洲曾經生存過高速食肉動物.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了北美獵豹的遺骸和化石.根據(jù)化石分析,它有許多與現(xiàn)生獵豹相似的身體特征--短臉、修長軀干、長而瘦的四肢、結構輕巧的肢骨,而且捕獵方式很可能和現(xiàn)生獵豹一樣--通過短距離沖刺追上獵物.有關它的最后化石記錄大約在1.3萬年前,也就是上一次冰河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根據(jù)少量遺骸所保留的DNA進行檢測的結果表明,北美獵豹在親緣關系上更接近于美洲豹,與獵豹較遠.
據(jù)記載,距今1.5-1萬年前,全球有6℃升溫,可能導致植物大量死亡.在北美洲,大量食草動物滅絕,北美獵豹等多種食肉動物隨之消失.殘存下來的少量叉角羚,后又繁殖起來,從此“失去對手”.
一些美國科學家正在籌劃“更新世野生動物復興計劃”,意圖在美國的一些大型野生牧場中引入大象、駱駝、野馬、獅子等冰河期北美大型動物的近親,甚至在部分保護區(qū)里“重建完整的北美史前生態(tài)”.其中就包括引入非洲獵豹,以扮演叉角羚的“天敵”.
(1)研究古生物的最主要材料和證據(jù)是化石,它記錄了生物進化的歷程.在研究北美獵豹的過程中,還用到了分子生物學的方法,這是現(xiàn)階段研究生物親緣關系最準確的方法.
(2)叉角羚的祖先并不像現(xiàn)在一樣是高速動物,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叉角羚進化歷程的解釋是:叉角羚的后代奔跑速度有的快,有的慢,這種個體在性狀上的差異稱為變異.在生存斗爭中,奔跑速度慢的個體容易被淘汰,保留下來的往往是奔跑速度快的個體,而這樣的優(yōu)良性狀會遺傳給后代,經過上百萬年的進化,終于造就了叉角羚的“飛毛腿”.
(3)請結合本題閱讀材料,談一談你對“更新世野生動物復興計劃”的看法.對于“更新世野生動物復興計劃”,從積極的方面認為這項計劃有利于保護動物,保護生物的生存環(huán)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等;從另一個角度認為該計劃會導致現(xiàn)有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平衡遭到破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