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資料,回答下面問題. 白鼠是一種最常見的實驗動物,生活習性為晝伏夜出,能經過訓練形成新的行為.“嘗試與錯誤”是常見的學習行為,同樣走“T”形迷宮,蚯蚓要經過的大約 200 次嘗試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暗室,而白鼠僅需幾次即可直接獲取食物.
(1)白鼠晝伏夜出的習性是生物學家長期跟蹤記錄得到的結論,這種研究動物習性的方式屬于 科學探究方法中的觀察法;白鼠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屬于先天性行為.
(2)由于白鼠晝伏夜出的習性,最好應選在夜間(填“白天”或“夜間”)進行實驗.
(3)訓練白鼠走“T”形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時,實驗用鼠為 3 只,必須控制體重、年齡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變量;資料中蚯蚓和白鼠走“T”形迷宮的結果說明:白鼠的學習能力較強.

分析 (1)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動物的一種本能,不會喪失.
(2)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出生后,在動物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新的行為.
(3)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tài)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tǒng)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fā)現(xiàn)和驗證科學結論.

解答 解:(1)“白鼠晝伏夜出的習性是生物學家長期跟蹤記錄得到的結論”,這種研究動物習性的方式屬于科學探究方法中的觀察法;白鼠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因此屬于先天性行為.
(2)“由于白鼠晝伏夜出的習性”,最好應選在夜間(填“白天”或“夜間”)進行實驗.
(3)“訓練白鼠走‘T’形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時,實驗用鼠為3 只,必須控制體重、年齡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變量;一般來說,動物越高等,形態(tài)結構越復雜,學習能力越強,嘗試與錯誤的次數(shù)越少.因此資料中蚯蚓和白鼠走“T”形迷宮的結果說明:白鼠的學習能力較強.
故答案為:(1)觀察法;先天性
(2)夜間
(3)控制變量;白鼠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特點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1.脂肪最終被消化成的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是( 。
A.葡萄糖B.二氧化碳和水C.氨基酸D.甘油和脂肪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發(fā)現(xiàn)觀察視野中有一個污點,移動物鏡和玻片標本污點都不移動,說明污點在(  )
A.物鏡B.目鏡C.玻片標本D.反光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9.光合作用必須的條件是光和葉綠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人體內缺乏維生素B1最容易患( 。
A.貧血癥B.佝僂病C.腳氣病D.壞血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在生殖系統(tǒng)的結構中,既能產生生殖細胞又能分泌性激素的一組是( 。
A.輸精管和輸卵管B.卵巢和睪丸C.子宮和附睪D.陰道和精囊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0.下列屬于傳染病的是( 。
A.糖尿病B.高血壓C.艾滋病D.壞血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7.為了探究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小齊做了實驗,結果如圖A所示,人體呼吸時與肺泡有關的氣體交換如圖B,請分析回答:
(1)通過實驗,觀察圖A推斷,通入的氣體為人體呼出氣體的試管是甲.
(2)設置乙試管的目的是對照
(3)分析圖B得出,a代表的物質是二氧化碳,血液從毛細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變化是氧氣(氣體)含量增加.
(4)人體內呼出的二氧化碳產生的部位是C
A 血液   B 肺泡     C 細胞    D 氣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8.正常情況下,在原尿中有但尿液中不會含有的物質是(  )
A.大分子蛋白質B.無機鹽C.尿素D.葡萄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