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市正在積極爭創(chuàng)全國文明城市,其中一項要求市民不要隨地吐痰.從生物學角度看,隨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 。
A.行為不文明B.痰中有塵埃
C.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D.痰中有黏液

分析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有飲水和食物,空氣和飛沫,吸血的節(jié)肢動物等,痰中含有細菌等微生物,因此不能隨地吐痰,以免傳播疾病.

解答 解:氣管和支氣管的黏膜上有腺細胞,腺細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氣管內(nèi)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zhì).當黏膜上的纖毛向喉部擺動時,把外來的塵粒、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痰中往往會有病原微生物.因此不能隨地吐痰,以免傳播呼吸道疾。,“從生物學角度看”,隨地吐痰的危害主要是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
故選:C

點評 解答此類題目的關(guān)鍵是理解掌握痰的形成以及隨地吐痰的危害.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2.下列哪項屬于種子生物( 。
A.海帶B.紫菜C.葫蘆蘚D.蘋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判斷題

13.呼出氣體主要含有二氧化碳和少量氧氣.×  (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12.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進行了以下三種方式的處理:
①將饅頭碎屑與唾液放入1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②將饅頭碎屑與清水放入2號試管中充分攪拌;
③將饅頭塊與唾液放入3號試管中不攪拌.試問:
(1)探究牙齒咀嚼和舌攪拌的作用時,應(yīng)選取1、3兩組作對照
(2)探究唾液的作用,應(yīng)選取1、2兩組做對照
(3)若將3支試管都放入37℃左右溫水中,5~10分鐘后取出,若只有1號試管中的物質(zhì)遇碘后不變藍,由此你得出的結(jié)論是: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和唾液的分泌有關(guā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9.人體大腸主要吸收的物質(zhì)不包括下列哪項( 。
A.少量的水B.少量的無機鹽C.部分維生素D.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9.下表為“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記錄表,請分析回答:
試管加入的物質(zhì)(各2毫升)溫度試劑實驗現(xiàn)象
1號淀粉糊+唾液0℃
碘液
變藍
2號淀粉糊+唾液73℃變藍
3號淀粉糊+唾液37℃不變藍
4號淀粉糊+清水37℃
(1)請?zhí)顚?號試管的實驗現(xiàn)象:變藍( 變藍 或者 不變藍).
(2)1、2號試管都能與3號試管形成對照,通過實驗現(xiàn)象說明:溫度會影響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3)3號試管的實驗現(xiàn)象說明:唾液里的唾液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了麥芽糖.
(4)4號試管與3號試管能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唾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6.依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人的消化系統(tǒng)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人體最大的消化腺是[10]肝臟.它分泌的膽汁能促進脂肪的消化.
(2)消化道中消化液種類最多的部位是[6]小腸,在其中的消化液有腸液、膽汁、胰液.
(3)人體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主要器官是[6]小腸,其內(nèi)表面有許多環(huán)形的皺襞,其表面有許多小腸絨毛,這就大大增加了它消化和吸收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內(nèi)表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3.如圖表示植物的分類,其中丙代表的植物可能是(  )
A.枇杷B.馬尾松C.腎蕨D.葫蘆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4.陰暗的環(huán)境和低溫的環(huán)境可以作為一組對照實驗的變量.×.(判斷對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