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骨的韌性與什么有關(  )
A.血紅蛋白B.纖維蛋白C.膠原蛋白D.骨膠蛋白

分析 骨的成分包括有機物(骨膠原蛋白)和無機物,其物理特性表現(xiàn)為彈性和硬度,有機物能燃燒,無機鹽溶于某些酸.常用煅燒法和鹽酸脫鈣法來驗證.

解答 解:骨質中有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無機鹽的主要成分是鈣鹽.人體內的鈣約有99%以骨鹽形式沉積在骨組織內,骨是人體最大的“鈣庫”.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
1、煅燒法:將魚骨用火燒,有機物能燃燒,且有焦糊的味道,煅燒能除去有機物,剩余物為無機物中的無機鹽,不易燃燒,骨會慢慢變成灰白色,變得脆硬,用鑷子輕敲煅燒后的骨,骨會碎裂,為骨的煅燒.
2、鹽酸脫鈣法:將魚的肋骨浸泡在15%的鹽酸中,無機物中的無機鹽在與鹽酸發(fā)生化學反應時能被溶解出來,剩余的物質是有機物,會變的柔韌,骨能對折彎曲,稱為骨的脫鈣.
以上實驗說明骨中的無機鹽主要成分是鈣鹽,鈣鹽與骨脆硬的特性有關;骨質中的有機物主要蛋白質,蛋白質與骨有韌性的特性有關.
骨蛋白質成分中骨膠蛋白占95%以上.
故選:D

點評 明確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老虎、豹子等主要以動物為食,屬于肉食性動物,肉食動物的牙齒分為(  )
A.門齒和犬齒B.門齒和臼齒C.犬齒和臼齒D.門齒、臼齒和犬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2.生物的遺傳信息存在于下面哪種結構中( 。
A.細胞質B.細胞核C.液泡D.細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下面是一些生物:石筍、竹筍、泥沙、水草、細菌、鵝卵石、野花、鐘乳石,
其中屬于生物的是:竹筍、水草、細菌、野花;
其中屬于非生物的是:石筍、泥沙、鵝卵石、鐘乳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6.人體骨骼肌在運動中有什么作用( 。
A.支點作用B.杠桿作用C.提供動力D.前三項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無法替代的,動物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①生態(tài)平衡失調最重要的原因是人類活動的影響  
②人們制造的雷達最初是根據(jù)蝙蝠的回聲定位原理  
③蔬菜大棚中放養(yǎng)蜜蜂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植物傳粉,提高果實產(chǎn)量  
④動物不能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huán)  
⑤動物對維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的相對穩(wěn)定起著重要的作用  
⑥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動物在仿生學、基因工程、生物制藥等方面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⑦生物圈中的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只能作為消費者參與生物圈中的物質和能量循環(huán)  
⑧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yǎng)結構越復雜,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越不易被破壞 
⑨凡是對人類有害的動物,我們都要徹底地消滅.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⑥⑦⑧⑨D.①②③⑤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選擇題

3.據(jù)外媒報道,美國中西部自2015年3月初以來,許多農(nóng)場發(fā)現(xiàn)H5N2禽流感病毒,影響700萬只火雞及母雞等產(chǎn)品.有關科學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第一次處理方法結果第二次處理方法結果
甲組雞注射脫毒禽流感病毒無病癥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
乙組雞不注射任何病毒無病癥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有病癥
A.人類的計劃免疫中,如接種乙肝疫苗,相當于實驗中的甲組
B.若甲組雞第二次處理后無病癥,則說明該脫毒流感病毒可作為疫苗研發(fā)
C.經(jīng)過上述處理后,給甲組雞注射馬立克氏病毒,它們也不會患馬立克氏病
D.乙組雞在實驗中起對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5.熱愛生活,關注健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H7N9型禽流感是一種新型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兩地率先發(fā)現(xiàn).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發(fā)現(xiàn)的新亞型流感病毒,目前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該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現(xiàn)發(fā)熱等癥狀,至2013年4月尚未證實此類病毒是否具有人傳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經(jīng)調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來自于東亞地區(qū)野鳥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雞群的基因重配,而病毒自身基因變異可能是H7N9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并導致高死亡率的原因.
(1)H7N9禽流感病毒是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體,它的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2)針對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預防傳染病的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據(jù)調查,患有流感的人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從鼻咽部噴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飛沫,懸浮于空氣中,而周圍的抵抗能力不強的人吸入了這種帶有病毒的空氣以后,病毒進入呼吸道,就可以引起流行性感冒.據(jù)此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是流感病毒,傳染源是患有流感的人,傳播途徑是空氣、飛沫,易感人群是抵抗能力不強的人.
(2)在教室中預防該病的主要措施是開窗通風、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