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的法國科學家設計了著名的“鵝頸瓶實驗”,如下圖所示:

1)設計這個實驗的科學家是______。

A.達爾文 B.袁隆平 C.巴斯德 D.林奈

2)打斷“鵝頸”后,瓶內的肉湯腐敗的原因是在于空氣中的________________進入瓶內。

3)“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而是________________

4)以該科學家名字命名的“巴氏消毒法”是保存下列哪種食物的常用方法? ______

A.蘑菇 B.牛奶 C.果脯 D.臘肉

【答案】C 細菌 自然發(fā)生 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 B

【解析】

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chǎn)生,他做的一個最令人信服、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

1)巴斯德是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微生物只能來自微生物,而不能憑空產(chǎn)生,他做的一個最令人信服、然而卻是十分簡單的實驗就是鵝頸瓶實驗,故選C。
2)將鵝頸打斷,使外界空氣不經(jīng)沉淀處理而直接進入營養(yǎng)液中,則空氣中的細菌就進入肉湯,并大量繁殖之后,使肉湯腐敗。
3)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利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
4)巴斯德還發(fā)現(xiàn)了乳酸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后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故選B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圖中 A~D 四圖像均表示在顯微鏡下看到的蛙腸系膜的血管(放大倍數(shù)不同),箭頭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表示毛細血管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 )

A. 肺動脈內流動脈血 B. 肺靜脈內流靜脈血

C. 體動脈內流動脈血 D. 體動脈內流靜脈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哪幅圖表示的是動物的先天性行為(

A. 大山雀學著偷喝牛奶

B. 失去雛鳥的紅雀喂魚

C. 黑猩猩設法摘取香蕉

D. 公雞嘗試繞道取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鯽魚外形圖,請據(jù)圖回答問題:

1)鯽魚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呼吸。

2)鯽魚的體表有________________覆蓋。

3)鯽魚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擺動以及__________的協(xié)調作用進行游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陽光充足的時候,池塘的水綿絲團會漂浮到水面,原因是水綿釋放了較多的氧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切下一段小腸,觀察小腸絨毛,實驗成功的關鍵是(  )

A. 放大鏡的倍數(shù)不能太高

B. 放大鏡的倍數(shù)不能太低

C. 切開小腸后要放在水中觀察

D. 切開小腸后展平放在一張白紙上觀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日常生活中,適合保存新鮮牛奶方法是(  )
A.脫水法
B.高溫消毒法
C.真空消毒法
D.巴氏消毒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觀察放人抗凝劑的血液的實驗中,將10 mL的新鮮的人體血液和抗凝劑混合,10分鐘以后,出現(xiàn)了如圖所示的分層現(xiàn)象,據(jù)圖回答問題。( 填字母)

1)血液中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的成分是圖中所示的________部分(填字母),除上述功能外,其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2)氧氣進人血液以后,主要由圖中________部分(填字母)血細胞來運輸。

3)能吞噬病菌的血細胞存在于圖中的________部分(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