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由此可推斷該種動物屬于 ( )
A. 魚類 B. 兩棲動物 C. 爬行動物 D. 哺乳動物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把銀邊天竺葵(葉片邊緣部分細胞中無葉綠體)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用黑圓紙片將C處兩面遮蓋,移入光下幾小時,再經(jīng)酒精脫色后滴加碘液。
(1)首先將植物葉片進行暗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碘液后只有B處變藍,證明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葉片A處不變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構(gòu)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
(4)通過一系列探究,最終我們得出光合作用的反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以下有關動物運動和行為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關節(jié)軟骨使關節(jié)更加靈活 B. 鳥類占領巢區(qū)是繁殖行為
C. 狒狒首領在群體中央取食是社會行為 D. 螞蟻不具有社會行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巴斯德著名的“鵝頸瓶”實驗示意圖。A瓶、B瓶內(nèi)都裝有肉湯,甲圖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處理。一段時間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鮮,另一瓶變質(zhì);接著,將保鮮那瓶的瓶頸打斷(如乙圖),數(shù)日后,瓶中肉湯也變質(zhì)。
(1)甲圖中肉湯仍保鮮的是_____瓶,而將其瓶頸打斷后,變質(zhì)的原因是空氣中_____進入。
(2)甲、乙兩組實驗所控制的變量都是_____。
(3)乙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是將瓶頸打斷;而甲圖中控制該變量的方法_____。
(4)“鵝頸瓶”實驗證實了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由原來已經(jīng)存在的細菌產(chǎn)生的。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_______)
A. 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脫水法 D、冷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題目】將下列關于根細胞吸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給植物施肥過多會促進根細胞吸水
B.成熟區(qū)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C.根細胞吸水后液泡的體積變小
D.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液濃度,根細胞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