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同學們將“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探究活動填寫完整:
(1)
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
: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嗎?
(2)
作出假設
作出假設
:黃粉蟲幼蟲具有避光的生活習性,光會影響其生活.
(3)制定計劃:①實驗材料黃粉蟲幼蟲應選一條還是若干條?
若干條(20條)
若干條(20條)
②用具紙盒應是透光的還是不透光的?
不透光的
不透光的
.
(4)實施計劃:①在明亮和陰暗兩種實驗環(huán)境的中央分別放入
10條
10條
的黃粉蟲幼蟲.
②每分鐘統(tǒng)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黃粉蟲幼蟲數目,統(tǒng)計10次,取平均值.
③實驗記錄如下:
環(huán)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明亮 |
5 |
3 |
2 |
2 |
2 |
2 |
3 |
2 |
1 |
1 |
陰暗 |
15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9 |
19(5)得出結論:一段時間后,在 陰暗 陰暗 環(huán)境中的黃粉蟲幼蟲分布較多. 如圖哪條曲線能表示陰暗環(huán)境中這種數量變化?D D
(6)表達交流:①實驗選用的黃粉蟲幼蟲數量為什么不用一只?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 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 . ②對照實驗設計只允許有一個實驗變量 實驗變量 ,其它條件都相同.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的實驗,體會科學探究的方法步驟.解此題的關鍵是確定、控制變量,設置對照實驗. 解答:解:(1)提出問題:嘗試從日常生活、生產實際或學習中發(fā)現(xiàn)與生物學相關的問題.根據黃粉蟲幼蟲的生活環(huán)境,提出的問題是: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嗎?(一定是問句“?”) (2)作出假設:應用已有知識,對問題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設想.作出的假設:黃粉蟲幼蟲具有避光的生活習性,光會影響其生活. (3)制定計劃: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實驗變量是有無光照,在設計實驗時,要給黃粉蟲幼蟲提供明亮和陰暗兩種環(huán)境,各放入等量的黃粉蟲幼蟲10條,過一段時間后,觀察黃粉蟲幼蟲對環(huán)境的選擇.如果陰暗環(huán)境中黃粉蟲幼蟲多,則說明假設是正確的;如果明亮環(huán)境中黃粉蟲幼蟲多,則說明假設是錯誤的.就是形成以光照為惟一變量的對照實驗. (4)實施計劃:實驗材料達一定數量或設置重復組并計算平均值是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誤差,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 (5)得出結論:由實驗記錄可知,黃粉蟲幼蟲大都趨向陰暗的環(huán)境,說明光會影響黃粉蟲幼蟲的生活,陰暗環(huán)境中的黃粉蟲幼蟲分布較多.可用曲線表示. (6)表達交流:①不能用1只黃粉蟲幼蟲,如果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采集的黃粉蟲幼蟲生病或受處于特殊生長時期等),不足以說明問題.本實驗用10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可以減小誤差.當然,采用更多的黃粉蟲幼蟲更好,但會增加實驗的難度. ②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 故答案為:(1)提出問題;(2)作出假設;(3)①若干條(20條);②不透光的;(4)10條;(5)陰暗;D;(6)①只用1只黃粉蟲幼蟲做實驗,結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說明問題;②實驗變量. 點評: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夠提出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作出符合科學事實的假設;探究成功的關鍵是制定出恰當的科學探究計劃.探究計劃包括方法和步驟,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2012?泉州)某小組在“探究環(huán)境條件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的活動中,作出的假設是: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據此假設該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
甲組 |
乙組 |
環(huán)境條件 |
陰暗、低溫 |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 |
實驗材料 |
同樣多株韭苗 |
同樣多株蒜苗 |
處理方法 |
將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1)全班同學們討論后認為:按上述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不能對“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進行探究,因為該實驗方案中變量有 3 3 個. (2)請根據“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①環(huán)境條件的設計:甲組光照陰暗、適宜的溫度 光照陰暗、適宜的溫度 ,乙組光照充足、適宜的溫度 光照充足、適宜的溫度 . ②實驗材料選擇:同樣材料(同樣多株韭苗) 同樣材料(同樣多株韭苗) . (3)請寫出支持假設的實驗結果預期:甲組植株變黃 變黃 ,乙組植株變綠 變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有一次小明上街買回來一袋黃豆芽放在陽光下,下午去打開一看,發(fā)現(xiàn)許多黃豆芽變成了“綠豆芽”,小明覺得奇怪,他把這一發(fā)現(xiàn)告訴了同學們,他們決定把問題搞清楚,請你和他們一起去探究. (1)設計實驗方案: A.取一定數量的新鮮的黃豆芽分成兩份,分別放在甲、乙兩個容器中. B.把甲放在 光 光 下培養(yǎng),把乙放在 暗室 暗室 處培養(yǎng). (2)該實驗的預期效果是:甲中的黃豆芽 變綠 變綠 ,乙中的黃豆芽 不變 不變 . 該實驗證明了:葉綠素的形成需要 光 光 . (3)小明和同學們想進一步探究光照對黃豆發(fā)芽的影響,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請據實驗設計回答有關問題:
花盆 |
黃豆 |
放置環(huán)境 |
溫度 |
水 |
1號 |
100粒 |
光照 |
20℃ |
適量 |
2號 |
100粒 |
暗室 |
20℃ |
不適量A.此實驗能否證明光照對黃豆發(fā)芽的影響? 不能,因有兩個變量(光和水) 不能,因有兩個變量(光和水) . B.在這個實驗設計中,應該修改的內容是將水量改為適量且等量 將水量改為適量且等量 . (4)影響黃豆發(fā)芽的環(huán)境因素通常有溫度、水分和空氣 空氣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
題型:
某小組在“探究環(huán)境條件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的活動中,作出的假設是: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據此假設該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
甲組 |
乙組 |
環(huán)境條件 |
陰暗、低溫 |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 |
實驗材料 |
同樣多株韭苗 |
同樣多株蒜苗 |
處理方法 |
將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1)全班同學們討論后認為:按上述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不能對“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進行探究,因為實驗方案中的變量有 3 3 個. (2)請根據“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寫成你的實驗方案: ①環(huán)境條件的設計.甲組:陰暗、適宜溫度 適宜溫度 ;乙組:光照充足 光照充足 、適宜溫度. ②實驗材料選擇:同樣多株韭苗/蒜苗 同樣多株韭苗/蒜苗 . (3)請寫出支持假設的實驗結果預期:甲組植株呈現(xiàn)黃白 黃白 色,乙組植株呈現(xiàn)綠 綠 色. (4)上述研究方法屬于實驗法 實驗法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來源:2012-2013學年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鄭路中學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請同學們將“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探究活動填寫完整: (1) :黃粉蟲幼蟲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嗎? (2) :黃粉蟲幼蟲具有避光的生活習性,光會影響其生活. (3)制定計劃:①實驗材料黃粉蟲幼蟲應選一條還是若干條? ②用具紙盒應是透光的還是不透光的? . (4)實施計劃:①在明亮和陰暗兩種實驗環(huán)境的中央分別放入 的黃粉蟲幼蟲. ②每分鐘統(tǒng)計一次明亮處和陰暗處的黃粉蟲幼蟲數目,統(tǒng)計10次,取平均值. ③實驗記錄如下: 環(huán)境 | 2min | 3min | 4min | 5min | 6min | 7min | 8min | 9min | 10min | 11min | 明亮 | 5 | 3 | 2 | 2 | 2 | 2 | 3 | 2 | 1 | 1 | 陰暗 | 15 | 17 | 18 | 18 | 18 | 18 | 17 | 18 | 19 | 19 |
(5)得出結論:一段時間后,在 環(huán)境中的黃粉蟲幼蟲分布較多. 如圖哪條曲線能表示陰暗環(huán)境中這種數量變化? (6)表達交流:①實驗選用的黃粉蟲幼蟲數量為什么不用一只? . ②對照實驗設計只允許有一個 ,其它條件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