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拋物線先向右平移1個單位,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得到的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A.B.
C.D.
B

分析:拋物線的頂點坐標(biāo)為(0,﹣1),
∵向右平移一個單位,再向下平移2個單位,∴平移后的拋物線的頂點坐標(biāo)為(1,﹣3)。
∴得到的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故選B。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拋物線與x軸交于A(﹣1,0),B(3,0)兩點,與y軸交于點C(0,3).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設(shè)拋物線的頂點為D,在其對稱軸的右側(cè)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P,使得△PDC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點M是拋物線上一點,以B,C,D,M為頂點的四邊形是直角梯形,試求出點M的坐標(biā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拋物線y=x2+bx+c與x軸交于A(﹣1,0)和B(3,0)兩點,交y軸于點E.

(1)求此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直線y=x+1與拋物線交于A、D兩點,與y軸交于點F,連接DE,求△DEF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拋物線y=﹣x2+4與x軸交于A、B兩點,與y軸交于C點,點P是拋物線上的一個動點且在第一象限,過點P作x軸的垂線,垂足為D,交直線BC于點E.

(1)求點A、B、C的坐標(biāo)和直線BC的解析式;
(2)求△ODE面積的最大值及相應(yīng)的點E的坐標(biāo);
(3)是否存在以點P、O、D為頂點的三角形與△OAC相似?若存在,請求出點P的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xOy中,矩形ABCO的頂點A、C分別在y軸、x軸正半軸上,點P在AB上,PA=1,AO=2.經(jīng)過原點的拋物線的對稱軸是直線x=2.

(1)求出該拋物線的解析式.
(2)如圖1,將一塊兩直角邊足夠長的三角板的直角頂點放在P點處,兩直角邊恰好分別經(jīng)過點O和C.現(xiàn)在利用圖2進(jìn)行如下探究:
①將三角板從圖1中的位置開始,繞點P順時針旋轉(zhuǎn),兩直角邊分別交OA、OC于點E、F,當(dāng)點E和點A重合時停止旋轉(zhuǎn).請你觀察、猜想,在這個過程中,的值是否發(fā)生變化?若發(fā)生變化,說明理由;若不發(fā)生變化,求出的值.
②設(shè)(1)中的拋物線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D,頂點為M,在①的旋轉(zhuǎn)過程中,是否存在點F,使△DMF為等腰三角形?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拋物線交y軸于點A,交x軸正半軸于點B.

(1)求直線AB對應(yīng)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2)有一寬度為1的直尺平行于x軸,在點A、B之間平行移動,直尺兩長邊所在直線被直線AB和拋物線截得兩線段MN、PQ,設(shè)M點的橫坐標(biāo)為m,且0<m<3.試比較線段MN與PQ的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過點A(0,﹣3),B(),對稱軸為直線,點P是拋物線上的一動點,過點P分別作PM⊥x軸于點M,PN⊥y軸于點N,在四邊形PMON上分別截取PC=MP,MD=OM,OE=ON,NF=NP.

(1)求此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求證:以C、D、E、F為頂點的四邊形CDEF是平行四邊形;
(3)在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四邊形CDEF為矩形?若存在,請求出所有符合條件的P點坐標(biāo);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若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x與y的部分對應(yīng)值如下表:
x
-7
-6
-5
-4
-3
-2
y
-27
-13
-3
3
5
3
則當(dāng)x=1時,y的值為   (  )  
A.5        B.-3          C.-13         D.-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拋物線的頂點為P(-2,2)與y軸交于點A(0,3),若平移該拋物線使其頂P沿直線移動到點,點A的對應(yīng)點為,則拋物線上PA段掃過的區(qū)域(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