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宜昌)如圖,G是線段AB上一點,AC和DG相交于點E.請先作出∠ABC的平分線BF,交AC于點F;(尺規(guī)作圖,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與證明)然后證明當:AD∥BC,AD=BC,∠ABC=2∠ADG時,DE=BF.

【答案】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的基本作圖.
(2)由題意易證△ADE≌△CBF推出DE=BF.
解答:(1)解:以B為圓心、適當長為半徑畫弧,交AB、BC于M、N兩點,分別以M、N為圓心、大于MN長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于點P,過B、P作射線BF交AC于F.

(2)證明如下:∵AD∥BC,∴∠DAC=∠C.
∵BF平分∠ABC,∴∠ABC=2∠FBC,
又∵∠ABC=2∠ADG,∴∠D=∠FBC,
在△ADE與△CBF中,
∴△ADE≌△CBF(ASA),
∴DE=BF.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基本作圖的有關知識,難度一般.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二次函數(shù)》(06)(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點A是直線y=kx(k>0,且k為常數(shù))上一動點,以A為頂點的拋物線y=(x-h)2+m交直線y=kx于另一點E,交y軸于點F,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B,交直線EF于點C.(點A,E,F(xiàn)兩兩不重合)
(1)請寫出h與m之間的關系;(用含的k式子表示)
(2)當點A運動到使EF與x軸平行時(如圖2),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3)當點A運動到使點F的位置最低時(如圖3),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點A是直線y=kx(k>0,且k為常數(shù))上一動點,以A為頂點的拋物線y=(x-h)2+m交直線y=kx于另一點E,交y軸于點F,拋物線的對稱軸交x軸于點B,交直線EF于點C.(點A,E,F(xiàn)兩兩不重合)
(1)請寫出h與m之間的關系;(用含的k式子表示)
(2)當點A運動到使EF與x軸平行時(如圖2),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3)當點A運動到使點F的位置最低時(如圖3),求線段AC與OF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四邊形》(08)(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在△ABC中,AB=BC=5,AC=6.△ECD是△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的,連接AE.AC和BE相交于點O.
(1)判斷四邊形ABCE是怎樣的四邊形,說明理由;
(2)如圖2,P是線段BC上一動點(圖2),(不與點B、C重合),連接PO并延長交線段AB于點Q,QR⊥BD,垂足為點R.
①四邊形PQED的面積是否隨點P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四邊形PQED的面積;
②當線段BP的長為何值時,△PQR與△BOC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7•宜昌)如圖1,在△ABC中,AB=BC=5,AC=6.△ECD是△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的,連接AE.AC和BE相交于點O.
(1)判斷四邊形ABCE是怎樣的四邊形,說明理由;
(2)如圖2,P是線段BC上一動點(圖2),(不與點B、C重合),連接PO并延長交線段AB于點Q,QR⊥BD,垂足為點R.
①四邊形PQED的面積是否隨點P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若變化,請說明理由;若不變,求出四邊形PQED的面積;
②當線段BP的長為何值時,△PQR與△BOC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7•宜昌)如圖所示是一個圓錐體,它的俯視圖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