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如圖,在△ABC中,AB=AC,DE是過點A的直線,BD⊥DE于D,CE⊥DE于點E;若B,C在DE的同側(如圖所示)且AD=CE.求證:AB⊥AC.

分析 證明ABD≌△ACE,再利用角與角之間的關系求證∠BAD+∠CAE=90°,即可證明AB⊥AC;

解答 證明:∵BD⊥DE,CE⊥DE,
∴∠ADB=∠AEC=90°,
在Rt△ABD和Rt△ACE中,$\left\{\begin{array}{l}{AB=AC}\\{AD=CE}\end{array}\right.$,
∴Rt△ABD≌Rt△CAE(HL).
∴∠DAB=∠ECA,∠DBA=∠ACE.
∵∠DAB+∠DBA=90°,∠EAC+∠ACE=90°,
∴∠BAD+∠CAE=90°.
∠BAC=180°-(∠BAD+∠CAE)=90°.
∴AB⊥AC.

點評 本題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證明三角形全等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6.當a=1時,a-3的值為( 。
A.4B.-4C.2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17.根據(jù)表中的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自變量x與函數(shù)y的對應值,可判斷該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  )
x-1012
y4-0.5-2-0.5
A.只有一個交點B.有兩個交點,且它們分別在y軸兩側
C.有兩個交點,且它們均在y軸同側D.無交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2.如圖,點A為線段DE上一點,AB=AC=$\sqrt{7}$,∠D=∠BAC=2∠E=120°,若AE-BD=BD-CE=1cm,則△ACE的面積=$\frac{3\sqrt{3}}{4}$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9.若存在3個互不相同的實數(shù)a,b,c,使得|1-a|+|1-3a|+|1-4a|=|1-b|+|1-3b|+|1-4b|=|1-c|+|1-3c|+|1-4c|=t,則t=( 。
A.2B.1C.-1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19.如圖,梯形ABCD中,AD∥BC,點M是AD的中點,且MB=MC.若AD=4,AB=6,BC=8,則梯形ABCD的周長為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6.如圖,在△ABC中,BD是∠ABC的平分線,DE∥BC,BC=7,AE=4,求DE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3.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點P是反比例函數(shù)y=$\frac{k}{x}$圖象上一個動點,以P為圓心的圓始終與y軸相切,設切點為A.
(1)當⊙P運動到與x軸也相切于K點時,如圖1,判斷四邊形OAPK的形狀,并說明理由.
(2)當⊙P運動到與x軸相交于B、C兩點時,已知B、C兩點的坐標分別為B(1,0)、C(3,0),且四邊形ABCP為菱形,如圖2,求反比例函數(shù)的解析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4.如圖,A、B(0,2)兩點關于x軸對稱,點P為x軸正半軸上任意一點.點C在線段PB上,AC交x軸于點M,CD平分∠ACB交x軸于點D.
(1)如圖,若CB=CM,連BD.求證:BD=MD;
(2)在(1)的條件下,連接AD,若點N在線段AM上(不含A、M點)運動,且NE⊥PD于E,NF⊥AD于F.則在N點運動的過程中,NE+NF的值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請證明求值;若變化,請求出變化范圍.
(3)若點C在線段PB(不含P、B兩點)運動,其余條件不變,OH∥CD分別交AC、PB于G,H,在C點的運動過程中,$\frac{AC-BH}{CG}$的值是否發(fā)生變化?若不變,證明并求值;若變化,請求出變化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