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60°,P為下底BC上一點(不與B、C重合),過P點作PE交DC于E,使得∠APE=∠B.
(1)求等腰梯形的腰長;
(2)證明:△ABP∽△PCE;
(3)在底邊BC上是否存在一點P,使得DE:EC=5:3?如果存在,求出BP的長;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分析:(1)解:過A作AF⊥BC于F,由已知可得BF的長,再根據(jù)直角三角形中,30°的銳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得出AB即可;
(2)根據(jù)∠APE=∠B,則∠APC=∠B+∠BAP,即可得出∠BAP=∠CPE,從而證明出∴△ABP∽△PCE;
(3)結論:存在這樣的點P;由DE:EC=5:3,得CE的長,設BP=x,則PC=7-x,由△ABP∽△PCE,得AB:PC=BP:CE,代入數(shù)據(jù)得出的值,即可求出BP.
解答:(1)解:過A作AF⊥BC于F,過點D作DH⊥BC于H,
等腰梯形ABCD中,AD∥BC,
∴四邊形ADHF是矩形,
∴AF=DH,F(xiàn)H=AD,
∵AB=DC,
∴Rt△ABF≌Rt△DCH,
∴BF=CH,
∴BF=…(2分)
在Rt△ABF中,∠B=60°,BF=2,
∴AB=4
即等腰梯形的腰長為4…(4分)

(2)證明:由∠APC為△ABP的外角得
∠APC=∠B+∠BAP,
又∵∠APC=∠APE+∠CPE,∠B=∠APE,
∴∠BAP=∠CPE.…(6分)
又由等腰梯形性質(zhì)得∠B=∠C,
∴△ABP∽△PCE(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8分)

(3)解:存在這樣的點P…(9分)
理由如下:
由DE:EC=5:3,DE+CE=DC=4,得
CE=…(10分)
設BP=x,則PC=7-x
由△ABP∽△PCE,得
=,即= …(12分)
解得x1=1,x2=6,經(jīng)檢驗,都符合題意
故BP=1或BP=6  …(13分)
評分說明:部分解答題有多種解法,以上各題只給出了一種解法,學生的其他解法可參照給分.
點評:本題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等腰梯形的性質(zhì),以及解分式方程,熟練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分別與另一個三角形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4、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B∥CD,∠A=60°,BD平分∠ABC,若梯形ABCD的周長為40cm,則CD的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4、已知: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
(1)求證:AB=AD;
(2)若AD=2,∠C=60°,求等腰梯形ABCD的周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07•昌平區(qū)二模)已知: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BD平分∠ABC,∠A=120°,BD=4
3

(1)求證:AB=AD;
(2)求△BCD的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對角線BD平分∠ABC,且BD⊥DC,上底AD=3cm.
(1)求∠ABC的度數(shù); 
(2)求梯形ABCD的周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D平分∠ABC,BD⊥DC,延長BC到E,使CE=AD.
(1)求證:BD=DE;
(2)當DC=2時,求梯形面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