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分析:(1)由等腰梯形的性質得:BE=EF=FC=2,在圖形中找到等量關系S
M=S
△BPE+S
△QFC+S
梯形QFEP,代入三角形面積公式、梯形面積公式以及已知條件解答即可;
(2)在圖形中找到等量關系S
M=S
△BPE+S
△QFC+S
梯形QFEP,代入三角形面積公式、梯形面積公式以及x、y的取值范圍解答即可;
(3)若圖形M為等腰梯形(如圖1),則EP=FQ,即x=-x+5,解得x=
;若圖形M為等腰三角形,分兩種情形:
①當點P、Q、C在一條直線上時(如圖2),EP是△BPC的高;
②當點B、P、Q在一條直線上時(如圖3),FQ是△BQC的高;
可根據M的值及底邊BC的長,分別求出兩種情況下的x的值.
(4)通過畫圖可發(fā)現,線段PQ掃過的部分是兩個全等的三角形,且都是以x最小時AP的長為底,
AD的長為高,在(2)中已經求得x的取值范圍為1≤x≤4,所以此時AP=AE-x
min=3,那么線段PQ掃過的面積即為:2S=2×
×3×1=3,由此得解.
解答:解:(1)由等腰梯形的性質得:BE=EF=FC=2,
∴S
M=S
△BPE+S
△QFC+S
梯形QFEP=
BE•x
FC•y+
•EF
=
×2x+
×2y+
×2
=2(x+y),
把S
M=10,x=3代入上式,解得y=2.
(2)由等腰梯形的性質得:BE=EF=FC=2,
∵S
△BEP+S
梯形PEFQ+S
△FCQ=S
梯形M,
∴
×2x+
(x+y)×2+
×2y=10,
∴y=-x+5,
由
,得1≤x≤4.
(3)若圖形M為等腰梯形(如圖1),則EP=FQ,即x=-x+5,解得x=
.
∴當x=
時,圖形M為等腰梯形.
若圖形M為三角形,分兩種情形:
①當點P、Q、C在一條直線上時(如圖2),EP是△BPC的高,
∴
BC•EP=10,即
×6x=10,解得x=
;
②當點B、P、Q在一條直線上時(如圖3),FQ是△BQC的高,
∴
BC•FQ=10,即
×6×(-x+5)=10,解得x=
;
∴當x=
或
時,圖形M為三角形.
(4)線段PQ掃過的部分是兩個全等的三角形,且都是以x最小時AP的長為底,
AD的長為高,在(2)中已經求得x的取值范圍為1≤x≤4,所以此時AP=AE-x
min=3,那么線段PQ掃過的面積即為:2S=2×
×3×1=3cm
2;
評分說明:(4)中不寫單位不扣分,線段PQ在運動過程中所能掃過的區(qū)域為圖4中陰影部分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等腰梯形的性質、三角形的面積公式以及梯形的面積公式;在解決動點類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分類討論,以免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