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正方形A的面積為36,正方形B的面積為64,則正方形C的面積是


  1. A.
    49
  2. B.
    100
  3. C.
    144
  4. D.
    81
B
分析: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根據(jù)正方形A的面積為36,正方形B的面積為64,分別計算出各個正方形的邊長,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出三角形斜邊長,即為正方形邊長,然后即可求出正方形C的面積.
解答:∵正方形A的面積為36,正方形B的面積為64,
∴正方形A的邊長為6,正方形B的邊長為8,
∵正方形A的邊長和正方形B的邊長正好是三角形C的兩直角邊,
∴三角形C的斜邊長為10,
則正方形C的面積是100.
故選B.
點評:此題主要考查學(xué)生對勾股定理和正方形性質(zhì)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先分別計算出各個正方形的邊長,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計算出三角形斜邊長,即為正方形邊長.
練習(xí)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xí)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正方形A的面積是4,正方形B的面積是9,則正方形C的邊長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正方形OABC的面積是4,點B在反比例函數(shù)y=
kx
(k>0,x<0)的圖象上.若點R是該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異于點B的任意一點,過點R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為M、N,從矩形OMRN的面積中減去其與正方形OABC重合部分的面積,記剩余部分的面積為S,則當(dāng)S=m(m為常數(shù),且0<m<4)時,點R的坐標(biāo)是
 
.(用含m的代數(shù)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正方形A的面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精英家教網(wǎng)如圖,正方形OABC的面積是9,點O為坐標(biāo)原點,點A在x軸上,點C在y軸上,點B、點P(m,n)在函數(shù)y=
k
x
(k>0,x>0)的圖象上.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為E、F.
(1)求B點坐標(biāo)和k的值;
(2)當(dāng)P點的橫坐標(biāo)大于B點的橫坐標(biāo),且S四邊形AEPG=
9
2
時,求PA所在的直線方程;
(3)求函數(shù)y=m+n的最小值;
(注:可使用如下平均值定理:若a>0,b>0,則a+b≥2
ab
,當(dāng)且僅當(dāng)a=b時等號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xué) 來源: 題型:

如圖,正方形OABC的面積為9,點O為坐標(biāo)原點,點B在函數(shù)y=
k
x
(k>0,x>0)的圖象上,點P(m、n)是函數(shù)y=
k
x
(k>0,x>0)圖象上的一個動點,過點P分別作x軸、y軸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并設(shè)兩個四邊形OEPF和OABC不重合部分的面積之和為S.
(1)求B點坐標(biāo)和k的值;
(2)當(dāng)S=
9
2
時,求點P的坐標(biā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xí)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