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直線軸于點,交軸于點,拋物線經(jīng)過、、(1,0)三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點的坐標為(-1,0),在直線上有一點,使相似,求出點的坐標;

(3)在(2)的條件下,在軸下方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使的面積等于四邊形的面積?如果存在,請求出點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答案】

(1);(2)或(1,2);(3)不存在

【解析】

試題分析:(1)先求得直線與坐標軸的交點A、B的坐標,再由拋物線經(jīng)過A、B、C三點即可根據(jù)待定系數(shù)法求得結果;

(2)由題意可得:△ABO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分△ABO∽△AP1D,△ABO∽△ADP2,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性質(zhì)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質(zhì)求解即可;

(3)如圖設點E ,根據(jù)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可得①當P1(-1,4)時,= ,由點E在x軸下方可得,代入得,根據(jù)△=(-4)2-4×7=-12<0可得此方程無解;②當P2(1,2)時,= ,由點E在x軸下方可得,代入得:,即,根據(jù)△=(-4)2-4×5=-4<0可得此方程無解,綜上所述,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不存在這樣的點E.

(1)由題意得,A(3,0),B(0,3)

∵拋物線經(jīng)過A、B、C三點,

∴把A(3,0),B(0,3),C(1,0)三點分別代入得方程組

,解得:

∴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2)由題意可得:△ABO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圖所示

若△ABO∽△AP1D,則 

∴DP1=AD=4

∴P1

若△ABO∽△ADP2 ,過點P2作P2 M⊥x軸于M,AD=4

∵△ABO為等腰三角形

∴△ADP2是等腰三角形,由三線合一可得:DM="AM=2=" P2M,即點M與點C重合

∴P2(1,2);

(3)如圖設點E ,則

①當P1(-1,4)時,=

,

∵點E在x軸下方 

,代入得

∵△=(-4)2-4×7=-12<0

∴此方程無解;

②當P2(1,2)時,=     

, 

∵點E在x軸下方 

,代入得:,即,

∵△=(-4)2-4×5=-4<0

∴此方程無解

綜上所述,在x軸下方的拋物線上不存在這樣的點E.

考點: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題

點評:此類問題是初中數(shù)學的重點和難點,在中考中極為常見,一般以壓軸題形式出現(xiàn),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2,m),B(-3,n)為兩動點,其中m﹥1,連結,,作軸于點,軸于點.

1.求證:mn=6

2.當時,拋物線經(jīng)過兩點且以軸為對稱軸,求拋物線對應的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式

3.在(2)的條件下,設直線軸于點,過點作直線交拋物線于兩點,問是否存在直線,使SPOF:SQOF=1:2?若存在,求出直線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1-2012年江蘇省蘇州市九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卷 題型:解答題

.(10分)如圖,已知拋物線與軸交于點,,與軸交于點

【小題1】(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及其頂點的坐標;
【小題2】(2)設直線軸于點.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是否存在點,使得點到直線的距離等于點到原點的距離?如果存在,求出點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小題3】(3)過點軸的垂線,交直線于點,將拋物線沿其對稱軸平移,使拋物線與線段總有公共點.試探究:拋物線向上最多可平移多少個單位長度?向下最多可平移多少個單位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13屆廣西貴港市平南縣九年級5月第二次模擬考試數(shù)學試卷(帶解析) 題型:解答題

已知:直線軸于點,交軸于點,拋物線經(jīng)過、(1,0)三點.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若點的坐標為(-1,0),在直線上有一點,使相似,求出點的坐標;
(3)在(2)的條件下,在軸下方的拋物線上,是否存在點,使的面積等于四邊形的面積?如果存在,請求出點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7年初中畢業(yè)升學考試(山東濰坊卷)數(shù)學(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為兩動點,其中,連結,

(1)求證:;

(2)當時,拋物線經(jīng)過兩點且以軸為對稱軸,求拋物線對應的二次函數(shù)的關系式;

(3)在(2)的條件下,設直線軸于點,過點作直線交拋物線于兩點,問是否存在直線,使?若存在,求出直線對應的函數(shù)關系式;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