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直角三角形AOB中,∠AOB=90°,OA=3厘米,OB=4厘米.以O為坐標原點如圖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設P、Q分別為AB邊,OB邊上的動點,它們同時分別從點A、O向B點勻速運動,移動的速度都為1厘米每秒.設P、Q精英家教網(wǎng)運動的時間為t秒(0≤t≤4).
(1)求△OPQ的面積S與(厘米2)與t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指出當t為何值時S的最大值是多少?
(2)當t為何值時,△BPQ和△AOB相似;
(3)當t為何值時,△OPQ為直角三角形;
(4)①試證明無論t為何值,△OPQ不可能為正三角形;
②若點P的移動速度不變,試改變點Q的運動速度,使△OPQ為正三角形,求出點Q的運動速度和此時的t值.
分析:(1)可用t表示出OQ,BP的長,三角形OPQ中,OQ邊上的高可用BP的長和∠PBO的正弦值求出,由此可得出關于S,t的函數(shù)關系式.
(2)本題分兩種情況:
①∠BQP=∠BOA,此時PQ∥OA,那么BQ=PB•cos∠PBO.由此可求出t的值.
②∠BPQ=∠BOA,此時BP=BQ•sin∠PBO.由此可求出t的值.
(3)本題中無非是兩種情況OQ⊥PQ或OP⊥QP,可分別表示出PO、QO、PQ三條線段的長,然后用勾股定理進行求解即可.
(4)①如果三角形OPQ是正三角形那么(3)中表示三條線段長的表達式必然相等,可通過解方程求出此時t的值,如果方程無解則說明三角形OPQ不可能是正三角形.
②思路同①,設出Q點的速度,然后表示出三條線段的長,令三條線段的表達式相等,即可求出Q的速度和t的值.
解答:解:(1)S=-0.3t2+
3
2
t
當t=
5
2
時,S最大=
15
8


(2)①∠BQP=∠BOA,在直角三角形BQP中,BP=
4
5
BQ,
即5-t=
4
5
(4-t),
解得t=0.
②∠BPQ=∠BOA,在直角三角形BPQ中,BQ=
4
5
BP,
即4-t=
4
5
(5-t),
解得t=9;
因為0≤t≤4,
∴t=9不合題意,舍去.
因此當t=0時,△BPQ和△AOB相似.

(3)若△OPQ為直角三角形,則OQ⊥PQ或OP⊥QP,設QP⊥OQ,
則PQ=
PB2-QB2

=
(5-t)2-(4-t)2

=
9-2t

PO=
PM2+OM2

=
(
4
5
t)
2
+(3-
3
5
t)
2

=
t2-
18
5
t+9

OQ=
OP2-PQ2

=
t2-
18
5
t+9-9+21

=
t2-
81
5
≠t(t無解).
∴QP不與OQ垂直
設OP⊥QP,則△OPQ∽△PNQ
NQ
PQ
=
PQ
OQ
t
5
PQ
=
PQ
t

∴PQ2=
1
5
t2,PQ2=OQ2-OP2=t2-t2+
18
5
t-9=
18
5
t-9
1
5
t2=
18
5
t-9,
解得t=3,t=15(不合題意舍去)
∴當t=3是△OPQ是直角三角形.

(4)①PO=
t2-
18
5
t+9
,OQ=t,PQ=
(
t
5
)
2
+(3-
3
5
t)
2

令PO=OQ=PQ,解t無解
∴△OPQ不能成為正三角形.
②設Q的速度為x,則OQ=xt.
OP2=t2-
18
5
t+9,OQ2=x2t2,PQ2=
15
25
t2-
24
5
t+12
令OP2=OQ2=PQ2
解得x=
8
5
,t=
-15±20
3
13

舍去負值,則t=
20
3
-15
13

因此Q點的速度為
8
5
,
t=
20
3
-15
13
點評:本題考查二次函數(shù)的綜合應用,其中涉及到的知識點有待定系數(shù)法求函數(shù)解析式和等腰梯形,圓的有關性質(zhì)等.要熟練掌握才能靈活運用.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如圖,在直角梯形COAB中,OC∥AB,∠AOC=90°,AB=4,AO=8,OC=10,以O為原點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點D為線段BC的中點,動點P從點A出發(fā),以每秒4個單位的速度,沿折線AOCD向終點C運動,運動時間是t秒.
(1)D點的坐標為
 

(2)當t為何值時,△APD是直角三角形;
(3)如果另有一動點Q,從C點出發(fā),沿折線CBA向終點A以每秒5個單位的速度與P點同時運動,當一點到達終點時,兩點均停止運動,問:P、C、Q、A四點圍成的四邊形的面積能否為28?如果可能,求出對應的t;如果不可能,請說明理由.
精英家教網(wǎn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3•南通一模)已知:如圖,直y=2x+b交x軸于點B,交y軸于點C,點A為x軸正半軸上一點,AO=CO,△ABC的面積為12.
(1)求b的值;
(2)若點P是線段AB中垂線上的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點P,使△PBC成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試直接寫出所有符合條件的點P的坐標;若不存在,試說明理由;
(3)點Q為線段AB上一個動點(點Q與點A、B不重合),QE∥AC,交BC于點E,以QE為邊,在點B的異側(cè)作正方形QEFG.設AQ=m,△ABC與正方形QEFG的重疊部分的面積為S,試求S與m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寫出m的取值范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已知B(0,4),點A在第一象限,且AB⊥y軸,∠A=30°.
(1)寫出點A的坐標;
(2)在坐標平面內(nèi)是否存在點C,使以O、B、C為頂點的三角形與△ABO全等?若存在求出點C的坐標;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點P從點A出發(fā),以2個單位/秒的速度沿射線AO運動,點Q從點O出發(fā),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y軸正方向運動,點P和點Q同時出發(fā),設運動時間是t秒,
①當t為何值時,△OPQ是直角三角形?
②當t為何值時,△OPQ是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單科王牌  九年級數(shù)學(上) 題型:044

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底邊為AB,直線l過直角頂點C,分別過點A、B作l的垂線,垂足分別為E、F.

(1)如圖(1),當l與AB不相交時,求證:EF=AE+BF

(2)如圖(2),當l與AB相交于O,且AO>BO,其他條件不變,請猜想EF、AE、BF間的等量關系,并證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044

如圖,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底邊為AB,直線l過直角頂點C,過點A,B分別作l的垂線AE,EF

若直線l不與底邊AB相交,如圖①,則有EF=AEBF,若直線l與底邊AB相交于點O(AOBO),如圖②,則上述結(jié)論還成立嗎?若不成立,請直接寫出它們的等量關系式;若成立,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