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已知坐標平面內(nèi)有兩點A(1,0),B(-2,4),現(xiàn)將AB繞著點A順時針旋轉(zhuǎn)90°至AC位置,則點C的坐標為          .
(5,3).

試題分析:過點B、C分別作BD⊥x軸,CE⊥x軸,垂足分別為D、E點,易證△BAD≌△ACE,所以AE=BD=4,CE=AB=3,所以O(shè)E=OA+AE=1+4=5,故C點坐標為(5,3).
如圖:過點B、C分別作BD⊥x軸,CE⊥x軸,垂足分別為D、E點,

易證△BAD≌△ACE
∴AE=BD=4,CE=AB=3,
又OE=OA+AE=1+4=5
∴C點坐標為(5,3).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guān)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已知:如圖,點E、C、D、A在同一條直線上,AB//DF,ED= AB,∠E=∠CPD.
求證:△ABC≌△DE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在直角梯形紙片中,,,,將紙片沿過點的直線折疊,使點落在邊上的點處,折痕為.連接并展開紙片.
(1)求證:四邊形是正方形;
(2)取線段的中點,連接,如果,試說明四邊形是等腰梯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如圖所示,在△ABC中,∠B=90º,AB=3,AC=5,將△ABC折疊,使點C與點A重合,折痕為DE,則△ABE的周長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填空題

用反證法證明“三角形中最多有一個是直角或鈍角”時應假設(sh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已知Rt△ABC中,∠C=90°,a+b=14,c=10,則Rt△ABC的面積是(   )  
A.24B.36C.48D.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ΔABC中,以B為圓心,BC長為半徑畫弧,分別交AC、AB于D、E兩點,并連接BD、DE.若∠A=30°,AB=AC,則∠BDE的度數(shù)為

A.67.5°          B.52.5°          C.45°           D.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單選題

如圖,在Rt△ABC中,∠B=90°,AB=3,BC=4,點D在BC上,以AC為對角線的所有□ADCE中,DE的最小值是(  )
A.2B.3C.4D.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不詳 題型:解答題

如圖,已知菱形ABCD的邊長為2,∠B=60°,點P、Q分別是邊BC、CD上的動點(不與端點重合),且BP=CQ.

(1)圖中除了△ABC與△ADC外,還有哪些三角形全等,請寫出來;
(2)點P、Q在運動過程中,四邊形APCQ的面積是否變化,如果變化,請說明理由;如果不變,請求出面積;
(3)當點P在什么位置時,△PCQ的面積最大,并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