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直線y=kx-1與x軸、y軸分別交于點A、點B,O為坐標原點,k<0,∠BAO=30°.以線段AB為邊在第三象限內作等邊△ABC.
(1)求出k的值;
(2)求出點C的坐標;
(3)若在第三象限內有一點P(m,-
12
),且△ABP的面積和△ABC的面積相等,求m的值.
分析:(1)對于直線y=kx-1,令x=0求出y=-1,可得出B坐標為(0,-1),進而確定出OB的長,在直角三角形AOB中,由∠BAO=30°,利用30°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得到AB=2OB,求出AB的長,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長,由k小于0,確定出A的坐標,將A坐標代入直線y=kx-1中,即可求出k的值;
(2)由三角形ABC為等邊三角形,得到∠BAC為60°,由∠BAO+∠BAC得到∠OAC為直角,再由AB的長,求出AC的長,即為C縱坐標的絕對值,OA為C橫坐標的絕對值,由C為第三象限點,即可確定出C的坐標;
(3)由三角形ABP的面積與三角形ABC的面積相等,且AB為兩三角形的公共邊,得到AB邊上的高相等,進而得到直線PC與直線AB平行,即兩直線的斜率相等,由直線AB的斜率設出直線PC的解析式為y=-
3
3
x+b,將C坐標代入求出b的值,確定出直線PC解析式,將P坐標代入直線PC解析式中,即可求出m的值.
解答:解:(1)對于直線y=kx-1,令x=0,解得y=-1,
則B(0,-1),即OB=1,
∵∠BAO=30°,
∴在Rt△OAB中,AB=2OB=2,
根據(jù)勾股定理得:OA=
AB2-OB2
=
3
,
∵k<0,
∴A(-
3
,0),
把A(-
3
,0)代入y=kx-1中得:k=-
3
3
;  

(2)∵AB=2,∠BAO=30°,△ABC為等邊三角形,
∴AB=AC=2,∠OAC=∠BAO+∠BAC=30°+60°=90°,
∵C在第三象限,OA=
3

∴C(-
3
,-2);

(3)∵△ABP的面積和△ABC的面積相等,
∴直線PC∥直線AB,
設直線PC解析式為y=-
3
3
x+b,
把C(-
3
,-2)代入直線PC得:-2=-
3
3
×(-
3
)+b,即b=-3,
∴直線PC解析式為y=-
3
3
x-3,
把點P(m,-
1
2
)代入直線PC,得-
1
2
=-
3
3
m-3,
解得:m=-
5
3
2
點評:此題考查了一次函數(shù)綜合題,涉及的知識有:坐標與圖形性質,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待定系數(shù)法確定一次函數(shù)解析式,平行線的性質,以及勾股定理,熟練掌握性質及定理是解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12、已知直線y=kx+b經過第一、二、四象限,則直線y=bx+k經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義烏市)如圖1,已知直線y=kx與拋物線y=-
4
27
x2
+
22
3
交于點A(3,6).
(1)求直線y=kx的解析式和線段OA的長度;
(2)點P為拋物線第一象限內的動點,過點P作直線PM,交x軸于點M(點M、O不重合),交直線OA于點Q,再過點Q作直線PM的垂線,交y軸于點N.試探究:線段QM與線段QN的長度之比是否為定值?如果是,求出這個定值;如果不是,說明理由;
(3)如圖2,若點B為拋物線上對稱軸右側的點,點E在線段OA上(與點O、A不重合),點D(m,0)是x軸正半軸上的動點,且滿足∠BAE=∠BED=∠AOD.繼續(xù)探究:m在什么范圍時,符合條件的E點的個數(shù)分別是1個、2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y=kx+1經過點A(2,5),求不等式kx+1>0的解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y=kx+b(k≠0)與直線y=-2x平行,且經過點(1,1),則直線y=kx+b(k≠0)可以看作由直線y=-2x向
平移
3
3
個單位長度而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已知直線y=kx+2-4k(k為實數(shù)),不論k為何值,直線都經過定點
(4,2)
(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