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四邊形ABCD中,AD∥BC,∠A=90°,AD=1厘米,AB=3厘米,BC=5厘米,動點P從點B出發(fā)以1厘米/秒的速度沿BC方向運動,動點Q從點C出發(fā)以2厘米/秒的速度沿CD方向運動,P,Q兩點同時出發(fā),當點Q到達點D時停止運動,點P也隨之停止,設運動時間為t秒(t>0).
(1)求線段CD的長。
(2)t為何值時,線段PQ將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為1:2兩部分?
(3)伴隨P,Q兩點的運動,線段PQ的垂直平分線為l.
①t為何值時,l經(jīng)過點C?
②求當l經(jīng)過點D時t的值,并求出此時刻線段PQ的長。
【答案】
(1)
解:如圖1,作DE⊥BC于E,
∵AD∥BC,∠A=90°,
∴四邊形ABED為矩形,
∴BE=AD=1,DE=AB=3,
∴EC=BC﹣BE=4,
在Rt△DEC中,DE2+EC2=DC2,
∴CD==5厘米;
(2)
解:∵點P的速度為1厘米/秒,點Q的速度為2厘米/秒,運動時間為t秒,
∴BP=t厘米,PC=(5﹣t)厘米,CQ=2t厘米,QD=(5﹣2t)厘米,
且0<t≤2.5,
作QH⊥BC于點H,
∴DE∥QH,
∴∠DEC=∠QHC,
∵∠C=∠C,
∴△DEC∽△QHC,
∴=,
∴=,
∴QH=t,
∴==(5-t)=-,
S四邊形ABCD=(AD+BC)AB=(1+5)×3=9,
分兩種情況討論:
①當S△PQC:S四邊形ABCD=1:3時,-,
即t2﹣5t+5=0,
解得:t1=,t2=(舍去);
②S△PQC:S四邊形ABCD=2:3時,-,
即t2﹣5t+10=0,
∵△<0,
∴方程無解,
∴當t為秒時,線段PQ將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為1:2兩部分;
(3)
解:如圖2,
①當PQ的垂直平分線l經(jīng)過點C時,可知PC=QC,
∴5﹣t=2t,
∴3t=5,
∴t=,
∴當t=秒時,直線l經(jīng)過點C
②如圖3,
當PQ的垂直平分線l經(jīng)過點D時,
可知DQ=DP,
連接DP,則在Rt△DEP中,DP2=DE2+EP2,
∴DQ2=DE2+EP2,
∴(5﹣2t)2=32+(t﹣1)2,
∴t1=1,t2=5(舍去),
∴BP=1厘米,
∴當t=1秒時,直線l經(jīng)過點D,此時點P與點E重合;
如圖4,連接FQ,
∵直線l是△DPQ的對稱軸,
∴△DEF≌△DQF,∠DQF=90°,EF=QF,
設EF=x厘米,則QF=x厘米,F(xiàn)C=(4﹣x)厘米,
在Rt△FQC中,F(xiàn)Q2+QC2=FC2,
x2+22=(4﹣x)2,
∴x=,
∴EF=厘米,
在Rt△DEF中,DE2+EF2=DF2,
∴32+()2=DF2,
∴DF=厘米,
在Rt△DEF中,EG⊥DF,
∴==,
∴EG=,
∴EG=厘米,
∴PQ=2EG=厘米.
【解析】(1)作DE⊥BC于E,根據(jù)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2)線段PQ將四邊形ABCD的面積分為1:2兩部分,分兩種情況進行求解;
(3)①當PQ的垂直平分線經(jīng)過點C進行分析解答;
②當PQ的垂直平分線l經(jīng)過點D時進行分析解答.
此題考查了梯形中動點問題,用到了勾股定理,垂直平分線定理等,注意分情況討論。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如圖所示的二次函數(shù)y=ax2+bx+c的圖象中,大偉同學觀察后得出了以下四條結(jié)論:①a<0,b>0,c>0;②b2﹣4ac=0;③ <c;④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個正根,你認為其中正確的結(jié)論有( )
A.1條
B.2條
C.3條
D.4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邊長為m的正方形面積為12,則下列關于m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①m是無理數(shù); ②m是方程m2﹣12=0的解; ③m滿足不等式組; ④m是12的算術(shù)平方根
A.①②
B.①③
C.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李老師家距學校1900米,某天他步行去上班,走到路程的一半時發(fā)現(xiàn)忘帶手機,此時離上班時間還有23分鐘,于是他立刻步行回家取手機,隨后騎電瓶車返回學校.已知李老師騎電瓶車到學校比他步行到學校少用20分鐘,且騎電瓶車的平均速度是步行速度的5倍,李老師到家開門、取手機、啟動電瓶車等共用4分鐘.
(1)求李老師步行的平均速度;
(2)請你判斷李老師能否按時上班,并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BAD的平分線交BC于點E,交DC的延長線于點F,取EF的中點G,連接CG,BG,BD,DG,下列結(jié)論:
①BE=CD;
②∠DGF=135°;
③∠ABG+∠ADG=180°;
④若=,則3S△BDG=13S△DGF .
其中正確的結(jié)論是 寫所有正確結(jié)論的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1,E為矩形ABCD邊AD上的一點,點P從點B沿折線BE﹣ED﹣DC運動到點C時停止,點Q從點B沿BC運動到點C時停止,它們運動的速度都是2cm/s.若P、Q同時開始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s),△BPQ的面積為y(cm2),已知y與t的函數(shù)關系圖象如圖2,則下列結(jié)論錯誤的是( 。
A.AE=12cm
B.sin∠EBC=
C.當0<t≤8時,y=t2
D.當t=9s時,△PBQ是等腰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點A的坐標為(0,1),點B的坐標為(0,﹣2),反比例函數(shù)y=的圖象經(jīng)過點C,一次函數(shù)y=ax+b的圖象經(jīng)過A、C兩點.
(1)求反比例函數(shù)與一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
(2)求反比例函數(shù)與一次函數(shù)的另一個交點M的坐標;
(3)若點P是反比例函數(shù)圖象上的一點,△OAP的面積恰好等于正方形ABCD的面積,求P點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數(shù)學興趣小組同學進行測量大樹CD高度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圖,在點A處測得直立于地面的大樹頂端C的仰角為36°,然后沿在同一剖面的斜坡AB行走13米至坡頂B處,然后再沿水平方向行走6米至大樹腳底點D處,斜面AB的坡度(或坡比)i=1:2.4,那么大樹CD的高度約為(參考數(shù)據(jù):sin36°≈0.59,cos36°≈0.81,tan36°≈0.73)( 。
A.8.1米
B.17.2米
C.19.7米
D.25.5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直線y= x+2與雙曲線相交于點A(m,3),與x軸交于點C.
(1)求雙曲線解析式;
(2)點P在x軸上,如果△ACP的面積為3,求點P的坐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