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揚州)如圖1,AB是⊙O的直徑,射線BM⊥AB,垂足為B,點C為射線BM上的一個動點(C與B不重合),連接AC交⊙O于D,過點D作⊙O的切線交BC于E.
(1)在C點運動過程中,當DE∥AB時(如圖2),求∠ACB的度數(shù);
(2)在C點運動過程中,試比較線段CE與BE的大小,并說明理由;
(3)∠ACB在什么范圍內(nèi)變化時,線段DC上存在點G,滿足條件BC2=4DG•DC(請寫出推理過程).

【答案】分析:(1)連接圓心和切點,可得到∠ODE=90°,那么可得∠AOD=90°,所以∠A=45°,進而可求得∠ACB的度數(shù);
(2)證CE、DE是否相等,即求∠ECD和∠EDC是否相等;連接BD,由切線長定理知△EDB是等腰三角形,即∠EDB=∠EBD;在Rt△CDB中,可發(fā)現(xiàn)∠ECD和∠EDC是等角的余角,由此得證;
(3)由(2)的結論易知:DE是Rt△CDB斜邊上的中線,即BC=2DE,將此關系式代入所求證的結論中,可得DE2=DG•DC;由此可證得△DEG∽△DCE,即∠DEG=∠ACB;進而可根據(jù)∠DGE和∠ACB的大小關系以及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求出∠ACB的取值范圍.
解答:
解:(1)如圖2:當DE∥AB時,連接OD,
∵DE是⊙O的切線,
∴OD⊥DE,
∵DE∥AB,
∴OD⊥AB;
又∵OD=OA,
∴∠A=45°,
又∵BM⊥AB,
∴∠OBE=90°,
∴在Rt△ABC中,∠ACB=45°;
即:當∠ACB=45°時,DE∥AB;
(本問證明的方法比較多,對于其它方法,只要是正確的,請參照給分)

(2)如圖1,連接BD,
∵AB是⊙O的直徑,
∴∠BDA=∠BDC=90°,
∴∠ACB+∠CBD=90°,
∠EDB+∠CDE=90°;
又∵BM⊥AB,AB是⊙O的直徑,
∴MB是⊙O的切線,
又∵DE是⊙O的切線,
∴∠CBD=∠EDB,
∴∠ACB=∠CDE,
∴EC=ED,
∴BE=EC;

(3)假設在線段CD上存在點G,使BC2=4DG•DC,
由(2)知:BE=CE,
∴BC=2CE=2DE,
∴(2DE)2=4 DG•DC,從而DE2=DG•DC;
由于∠CDE是公共角,
∴△DEG∽△DCE,
∴∠ACB=∠DEG;
令∠ACB=x,∠DGE=y,
∴∠CDE=∠ACB=x,
∵C和B不重合,
∴BC>0,
∴D和G就不能夠重合,但是,G可以和C重合,
∴要使線段CD上的G點存在,則要滿足:2x+y=180°且y≥x,因此x≤60°,
∴0°<∠ACB≤60°時,滿足條件的G點存在.
點評: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有:切線的性質(zhì)、圓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zhì)、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等.綜合性強,難度較大.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全國中考數(shù)學試題匯編《三角形》(10)(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2005•揚州)如圖,在△ABC和△DEF中,B、E、C、F在同一直線上,下面有四個條件,請你從中選三個作為題設,余下的一個作為結論,寫出一個正確的命題,并加以證明.
①AB=DE,②AC=DF,③∠ABC=∠DEF,④BE=C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江蘇省揚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課標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05•揚州)如圖,在?ABCD中,對角線AC、BD相交于O,AC+BD=18,BC=6,則△AOD的周長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5年江蘇省揚州市中考數(shù)學試卷(課標副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5•揚州)如圖,△ABC中,∠C=90°,AC=16cm,AB的中垂線MN交AC于點D,連接BD,若cos∠BDC=,則BC=( )

A.8cm
B.4cm
C.6cm
D.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2004年海南省?谑兄锌紨(shù)學試卷(課標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05•揚州)如圖,△ABC中,∠C=90°,AC=16cm,AB的中垂線MN交AC于點D,連接BD,若cos∠BDC=,則BC=( )

A.8cm
B.4cm
C.6cm
D.1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