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蘇州)如圖①,在梯形ABCD中,AD∥BC,∠A=60°,動點P從A點出發(fā),以1cm/s的速度沿著A→B→C→D的方向不停移動,直到點P到達點D后才停止.已知△PAD的面積S(單位:cm2)與點P移動的時間(單位:s)的函數(shù)如圖②所示,則點P從開始移動到停止移動一共用了
(4+2
3
(4+2
3
秒(結果保留根號).
分析:根據(jù)圖②判斷出AB、BC的長度,過點B作BE⊥AD于點E,然后求出梯形ABCD的高BE,再根據(jù)t=2時△PAD的面積求出AD的長度,過點C作CF⊥AD于點F,然后求出DF的長度,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CD的長度,然后求出AB、BC、CD的和,再根據(jù)時間=路程÷速度計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由圖②可知,t在2到4秒時,△PAD的面積不發(fā)生變化,
∴在AB上運動的時間是2秒,在BC上運動的時間是4-2=2秒,
∵動點P的運動速度是1cm/s,
∴AB=2cm,BC=2cm,
過點B作BE⊥AD于點E,過點C作CF⊥AD于點F,
則四邊形BCFE是矩形,
∴BE=CF,BC=EF=2cm,
∵∠A=60°,
∴BE=ABsin60°=2×
3
2
=
3

AE=ABcos60°=2×
1
2
=1,
1
2
×AD×BE=3
3

1
2
×AD×
3
=3
3
,
解得AD=6cm,
∴DF=AD-AE-EF=6-1-2=3,
在Rt△CDF中,CD=
CF2+DF2
=
3
2
+32
=2
3
,
所以,動點P運動的總路程為AB+BC+CD=2+2+2
3
=4+2
3
,
∵動點P的運動速度是1cm/s,
∴點P從開始移動到停止移動一共用了(4+2
3
)÷1=4+2
3
(秒).
故答案為:(4+2
3
).
點評:本題考查了動點問題的函數(shù)圖象,根據(jù)圖②的三角形的面積的變化情況判斷出AB、BC的長度是解題的關鍵,根據(jù)梯形的問題中,經(jīng)常作過梯形的上底邊的兩個頂點的高線作出輔助線也很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蘇州)如圖,矩形ABCD的對角線AC、BD相交于點O,CE∥BD,DE∥AC,若AC=4,則四邊形CODE的周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蘇州)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AD與矩形EFGH的邊FG重合,將正方形ABCD以1cm/s的速度沿FG方向移動,移動開始前點A與點F重合,在移動過程中,邊AD始終與邊FG重合,連接CG,過點A作CG的平行線交線段GH于點P,連接PD.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1cm,矩形EFGH的邊FG,GH的長分別為4cm,3cm,設正方形移動時間為x(s),線段GP的長為y(cm),其中0≤x≤2.5.
(1)試求出y關于x的函數(shù)關系式,并求當y=3時相應x的值;
(2)記△DGP的面積為S1,△CDG的面積為S2.試說明S1-S2是常數(shù);
(3)當線段PD所在直線與正方形ABCD的對角線AC垂直時,求線段PD的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蘇州)如圖,已知拋物線y=
1
4
x2-
1
4
(b+1)x+
b
4
(b是實數(shù)且b>2)與x軸的正半軸分別交于點A、B(點A位于點B的左側),與y軸的正半軸交于點C.
(1)點B的坐標為
(b,0)
(b,0)
,點C的坐標為
(0,
b
4
(0,
b
4
(用含b的代數(shù)式表示);
(2)請你探索在第一象限內是否存在點P,使得四邊形PCOB的面積等于2b,且△PBC是以點P為直角頂點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點P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3)請你進一步探索在第一象限內是否存在點Q,使得△QCO,△QOA和△QAB中的任意兩個三角形均相似(全等可作相似的特殊情況)?如果存在,求出點Q的坐標;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蘇州)如圖,已知斜坡AB長60米,坡角(即∠BAC)為30°,BC⊥AC,現(xiàn)計劃在斜坡中點D處挖去部分坡體(用陰影表示)修建一個平行于水平線CA的平臺DE和一條新的斜坡BE.(請將下面2小題的結果都精確到0.1米,參考數(shù)據(jù):
3
≈1.732).
(1)若修建的斜坡BE的坡角(即∠BEF)不大于45°,則平臺DE的長最多為
11.0
11.0
米;
(2)一座建筑物GH距離坡角A點27米遠(即AG=27米),小明在D點測得建筑物頂部H的仰角(即∠HDM)為30°.點B、C、A、G、H在同一個平面內,點C、A、G在同一條直線上,且HG⊥CG,問建筑物GH高為多少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數(shù)學 來源: 題型:

(2012•蘇州)如圖,已知BD是⊙O的直徑,點A、C在⊙O上,
AB
=
BC
,∠AOB=60°,則∠BDC的度數(sh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