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習題
 0  110148  110156  110162  110166  110172  110174  110178  110184  110186  110192  110198  110202  110204  110208  110214  110216  110222  110226  110228  110232  110234  110238  110240  110242  110243  110244  110246  110247  110248  110250  110252  110256  110258  110262  110264  110268  110274  110276  110282  110286  110288  110292  110298  110304  110306  110312  110316  110318  110324  110328  110334  110342  366461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小波在閱讀歷史文獻時發(fā)現(xiàn),很多國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關“馬”的詞匯特別多;而現(xiàn)
代常用文字中關于“馬”的詞匯少了很多,但關于“機”的詞匯卻多了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態(tài)惡化,物種消失B.傳統(tǒng)文化的喪失和滅亡
C.農業(yè)文明到工業(yè)文明的轉變D.文字改革的必然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西歐出現(xiàn)了與歐亞乃至全球傳統(tǒng)農業(yè)文明有著本質差別的一種新的充滿活力、擴張性的文明……歐洲用了四個世紀(1500—1900)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圍的統(tǒng)治,而過了50年這種統(tǒng)治就土崩瓦解了”材料中文明的“擴張性”的正確理解是
A.工業(yè)文明在世界范圍內擴展B.工業(yè)革命促進資本主義發(fā)展
C.資產階級革命改變世界歷史D.歐洲國家最終確立世界霸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共9分)
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運行為基礎的歷法(太陰歷),而同西洋各國一樣,明確實行以太陽的運行為基礎的太陽歷。而且確定一天為24小時,一周為7天,將此作為全國的共同時間。于是,人們生活所依據(jù)的歷法和時間的劃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此前,普通民眾一年中的重大節(jié)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從中國傳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動為中心,規(guī)定新的節(jié)日,要求民眾屆時慶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話傳說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
但是,由于舊歷法及基于舊歷法的各種節(jié)日活動同農業(yè)生產及習俗密切關聯(lián),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長時間地延續(xù)著。
——《東亞三國的近現(xiàn)代史》
請回答:
(1)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日本改變歷法的原因。(2分)
(2)概括日本節(jié)日改革的特點,并簡要分析出現(xiàn)這種特點的原因。(4分)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日本歷法和節(jié)日改革的效果。(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三農”問題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任務。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發(fā)布均田令規(guī)定:諸男夫十五(歲)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對實行兩年輪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樂還者聽逐空荒……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長官)各隨地給公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更代(離職與上任)相付。賣者坐如律。
——《魏書·食貨志》
材料二 廢除農奴制,農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權,地主不能買賣和交換農民,農民又擁有財產擔任公職.進行訴訟和從事工商業(yè)的權利。在全部土地歸地主所有的前提下,農民可以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份地,但必須向地主繳納贖金。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的有關法令
請回答:
(1)據(jù)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勵農耕的措施。(3分)
(2)根據(jù)材料二簡要指出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法令頒布后,農民地位的變化。(2分)法令對俄國近代化產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1分)
(3)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古今中外歷代統(tǒng)治者為什么重視解決“三農”問題?(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歷史上許多改革都注重移風易俗,甚至以此作為改革的象征。孝文帝改革鮮卑舊俗,說漢話,穿漢服,用漢姓,與漢族通婚,實行全盤漢化;日本明治政府以公歷取代農歷,元旦代替春節(jié),改革服飾、發(fā)式和飲食習慣,實行全盤西化。完成下列問題:
(1)孝文帝實行全盤漢化和日本明治政府實行全盤西化的目的分別是什么?歸納說明為什么歷史上的許多重大改革都把移風易俗作為革新的重大舉措?
(2)有人認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使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純粹的鮮卑族、鮮卑文化、鮮卑語言很快消亡;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西化措施使日本傳統(tǒng)文化瀕于崩潰。針對在改革中要不要移風易俗的爭論,談談你的觀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文物是形象的歷史。人們從商周的青銅器不僅看到了那一時期的各種器皿、兵器和工具,而且了解到當時的冶煉技術、生產水平、文字、藝術和社會生活等各種情況。觀察下列商鞅變法時期的三幅圖,根據(jù)所學知識完成相關問題:

(1)從圖1和圖2中的牛耕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的問題是什么?
(2)你從材料圖2、圖3中可以獲得商鞅變法的什么信息?
(3)據(jù)圖2中的牛耕圖,一般史學家認為這是農民在私 田上進行耕作,你認為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
(4)根據(jù)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請你給商鞅變法一個合 理的評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恩澤子弟,瘁序不教之以六藝,官司不考問其才能,父兄不保任其行義,而朝廷輒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醢彩
材料二 宋代士人迷戀科舉,有諺語道:‘‘做官做不到宰相,考試考不中狀元,白做了。,,
材料三 下圖中左圖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個考取狀元的白日夢。右圖為考場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單獨隔開。

請完成:
(1)材料一中提到當時宋朝實行的選擇人才的制度是   (    )
A.科舉制B.恩蔭制C.世卿世祿制D.貢舉制
(2)材料一、二與材料三中左圖反映的問題是否相同? 反映了什么問題?
(3)王安石變法中對科舉制度是如何進行改革的?
(4)為了培養(yǎng)人才,王安石還對教育進行了改革,主要內容有哪些?
(5)這些措施的實施對王安石變法有何影響?
(3)說說兩次改革對本國政治體制的形成各有何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485年孝文帝下詔)富強者并兼山澤.貧窮者望絕廛(房舍),致另地有遺利.民無余財,或爭畝畔以身亡,或因饑饉以棄業(yè)。而欲天下太平,百姓豐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官職)均給天下之田,還以生死為斷,勸課農桑,興富民之本。
材料二  (490年)王畿(京師平城)之內,頗為少雨,關外諸方,禾稼仍茂。茍動之以禮,綏之以和,一歲不收,未為大損。
材料三 正光(521年)以前,時惟全盛,戶口之數(shù),比夫晉(西晉)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四 正光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國用不足,預折(預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調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注:北魏分裂于534年)——《魏書》
請完成:
有的史學家認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華風,銳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風,消滅雄武之風”。請根據(jù)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實施均田制的原因、結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況,說明上述觀點是否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是《人物風俗制度叢談》,其中有一篇文章寫到:“盧溝橋本無城,明崇禎三年以此為畿輔咽喉,宜設兵防守……北平市成立時,以宛平縣不能寄治城內,遂移于此……此次日軍假演習挑釁,此城此橋遂遭厄運,赫赫名都,數(shù)百年史跡迭蒙恥辱,可哀也哉!”從這一段文字中,我們可以判定此篇文章最有可能的成文時間是         
A.明崇禎三年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時D.1937年7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如圖△ABC中,任意移動經(jīng)平移后對應點為
【小題1】將△ABC作同樣的平移后得到△A1B1C1;
【小題2】點A1、B1、C1的坐標為A1        ,B1       ,C1       
【小題3】S△ABC=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